合格上智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幸运合格上智的的4个月考研历程

背景介绍:

 女,上海某双非一本,国际经济贸易专业,2017年6月本科毕业,日语n1,托福80+。同年9月底赴日,10月正式开始学习经济学专业课程,10月底语言学校开学,11月底写完研究计划书并完成早大出愿,12月第一周考了ere,12月底完成上智出愿,拿ere和托福成绩双免,直接进面试。1月13日早大笔试,挂了,2月15日上智面试,2月22日发榜,合格上智经济学研究科。

 我把整个准备考试的过程分成了几个阶段,以疑问的形式展开,我相信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是不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直接跳过。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我本身的专业是经济学大类,当初在经济和经营中纠结过,后来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选择了经济,第一是经营偏管理,很多入学考试都是小论文之类的,我日语写作功底不够,根日语专业的大大比不了。相对于经营, 考经济从前几年的趋势来看,更容易进好学校。另一方面是被塾的合格率吸引(后来同学们一起聊发现都是被窜天的合格率勾来的,但是冬天的考试简直是变态)。上了经济学专业课以后,我慢慢的对经济开始感兴趣,虽然大学时学习过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但都是皮毛。

上塾前期做什么准备工作比较好?

 老大在说明会时也反复强调一定要把日语和英语都搞定了再来上塾,(嗯,要不然基本上来说上两期无疑了)日语的话我觉得n1如果过了也没必要刷分吧?英语的话80+基本也没有学校卡你,毕竟70多也有合格早大的呢。(然而上智都不需要提交日语成绩)

 其次的话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适当准备一下研究计划的事情,我那时候9月头考完托福马不停蹄就来日本了,在上塾前完全没有考虑过研究计划的事情,就偷懒想等上塾了等老师讲,这也算我给自己挖的坑,因为研究计划,耽误了很多很多时间,导致后面没有很多时间复习ere,考的稀巴烂。

 还有就是尽量可以在上塾之前先过一遍教科书,或者super过去问,这样特别有助于在正式上课时可以紧跟上老大的思路,毕竟要连上四小时,而且内容很多容易漏掉知识点,而老大在课上讲的东西都是重中之重,之前认识的一些前辈小姐姐考到东大啥的都提前看过教科书了,所以学的又快又好。

都买了什么教材?

 买了斋藤的宏观,神取的微观,必备的是super过去问微观宏观和小黄书,早大的话后来老大建议买了本笹倉的宏观的书。Super上的是比较基础的问题,然后答案解释的仔细又清楚,适合复习笔记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考ere,必须要认真做。小黄的话可能对初学者不太友好,还是根据自己能力来吧,慢慢就能上手了。

怎么搭配报辅助课比较好?

 我自己的话报了主课,ere,早大班,计量。说实话真的挺多,但是当时哪一门都放不下,只有计量当初纠结过要不要报,后来想到以后写研究计划书呀包括进大学院都要学计量,而且也很难,自己大学学过,但当时根本没学明白,(虽然现在也没怎么学明白,是我太蠢了)

 其实陈老师真的教的蛮不错的,他会站在我们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一点点不明白他会停下来一直解释直到大家都明白了为止,特别负责任也很和蔼。其他课的话比如ere,白老师会补充很多主课上木有讲到的知识点,还有她自己理解的小方法,有时候跟老大讲的方法也不一样,可以自己自由选择。而且现在越来越觉得ere真的挺王道的,比如可以拿这一期的成绩免下一期的早大笔试,真的是不要太爽了,不过前提是要考两期。如果夏天考就很棒啦,拿A+可以免冬天的笔试,只要写写小论文就好了。(特别是当一帮10月班出早大笔试万军过独木桥的时候) 而且站在一个学渣的角度,大学院笔试还是有点难度的,有ere还能保个横国上智法政啥的。

有什么关于课前课后的建议?

 首先主课的话,课后要认真好好复习是灰常重要的,我自己就是以前没有好好复习,性子急躁,直接去做题,但是就像老大说的你不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只是会做题没有用,尤其是大学院笔试是不会考原题的,周围的大神很多都是花非常多的时间去消化课上的知识,然后举一反三,而不好好看笔记的人只能做到一个知识点不会再去翻笔记,发现啊原来这个讲过的,其实一点也不利于掌握新知识,也浪费时间,所以学习习惯真的很重要。很多事情不自己亲身经历真的无法彻底明白个中含义。

如何准备研究计划书?

 这个的话早大班第一节课老大会讲,研究计划书的分类,找什么方向,如何找,内容构成以及注意点,还会给我们看前辈的一些研究题目和内容,至少心里大体有了轮廓。我想把自己的错误拿出来讲讲希望后辈们不要犯,(可能也只有我犯吧= =)研究计划分理论和实证,我大学学过计量但就没学明白,看到实证研究一开始有点卡,怕自己搞不来,又听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女生,她夏季考早大合了,我俩一个大学,我特别信任她,她说她实在搞不懂计量写了理论,我就想当然认为理论简单,想写政治经济学,但是看了相关的书磨蹭了两周吧,还是憋不出,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后来到11月第一周还是没有头绪,为了赶早大的出愿,最终改了实证。

 上塾之前的话我觉得可以去大学官网看看经济学专攻都有什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野,看看教授的论文或者这一分野大家都在研究什么,情报收集是需要自己做的。

感觉最难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

 最难的话我觉得就是缺眠吧,特别是我住的很远,每天早上要一个半小时去语言学校,每天不到7点起来,平时晚上基本上1点半不到两点睡,身边大神三点睡的都有,不过人家不用起早哈哈哈。每天大家基本就是靠咖啡呀红牛撑着,特别是11月,老大说对10月生来说最痛苦的是11月,又要学新知识又要备考ere还要写研究计划书,熬过去也就好了。(早大考完照照镜子都不知道头发稀疏成什么样子了,还好现在都长回来了 )虽然说很辛苦,但是在塾里可以看到很多真正优秀的人,大家一起努力互相激励,有时候也一起倒苦水,前进的道路是有伙伴的,还是挺怀念跟朋友一起在电车上讨论ere题目的日子,开玩笑说感觉自己比高考还拼。

为什么大家都成立学习小组?

 老大刚上课的时候就建议大家要建立学习小组,比较幸运的是我结识了一个好朋友,她性格很开朗,从她那结识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毕竟天天去塾,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快就熟络起来。而且,我们学习小组的5个人都满友善的,有时候晚上上完塾一起复习,吃拉面什么的。现在这个社会,能遇到些真诚的人很少了。建立学习小组主要是为了互相问问题、上课留个位子、出愿的时候互相帮衬、还有就是心灵的支撑吧,让你感受到在一个团体,看到别人在刷题,她刷了多少,自己也会有一个危机意识,加倍努力,这个氛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我一个人的话绝对坚持不下来。

出愿时应该报几所大学?

 我个人的话只报了两所,早大和上智,因为不太想离开东京,本来还想报法政或者学习院,但是还是想上个march以上的学校,如果这次不行的话就夏天再考,不过还是很感谢上智收了我,再读一年的话晚一年毕业,这个投入和产出只能自己衡量。还有的话就是要多报学校,档次拉开,这些事跟我们高考报大学其实是一样的,一般以3所到4所为佳

如何准备面试?

 塾里有模拟面试,要多参加多听,老大会给指出很多问题,因为我只有上智的面试经验所以不能足够客观的给出适合所有大学院面试的建议。关于上智的面试还是挺迷的,因为今年报上智的人特别多,差不多有往年的两倍,每个人大概面5到6分钟左右,据前面面试的小伙伴说会问基础问题,比如说有没有学过计量经济学呀用过什么计量软件之类的,我是后半段面试的,基本进去就直接讲研究计划了,所以对自己计划的内容了如指掌是最基础的,其次的话就是自己先想基础问题吧然后写在纸上,再加上老大的建议,我觉得就差不多了吧。

 另外一点我想提的是日语,虽然说大学院基本都是看专业成绩,但是日语要是很流利我觉得还是加分的。对我来说,学专业知识的几个月中几乎没张过嘴说日语,在日语学校也只是听,有时候还打瞌睡,口语退化的不行不行。因为不准备考神户或一桥没有报1月份的主课,1月13号考完早大笔试就闲下来了,根据语言学校小伙伴的安利,我开始去我们乡下的日语教室,这个叫日本語ボランティア ,23区包括23区以外的市也都有,一般是市役所举办的面向外国人的学日语的组织,志愿者是老爷爷来奶奶,也有中年的主妇,我当时一周去三次,一次两个小时,一对一练习日语,辅导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跟老师商量,比如我想练习会话,每次找一些topic聊,很多时候随便聊想到哪说到哪,遇到不会的单词或者不确定的语法立马就反问,进步特别快。我的其他同学去了23区的日语教室,比如池袋那边,但是中国人太太多了,基本一对多,那就没什么练习的意义了。像我住的市必须要在这住或者读书通勤的人才能来,图书馆也是,这样看乡下还是有乡下的好处滴。

小建议

 再借用老大的话,在备考的时候,就不要打工了,我自己的观点是尽量恋爱阿男女关系也越淡越好,本来就是全身心投入都未必能上理想的学校的事情,再加上乱七八糟别的影响是满困难的。其次就是一定要认真努力阿,不要想塾里合格率那么高是不是随便考考就能上,答案是:不是啊,大家都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才有一个比较不错的结果。特别是现在报考人数越来越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大量身边的实际例子告诉我,认真的人一定有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