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零基础,一战上岸合格早大经研的备考经验分享
【来日前个人基本情况】
帝都四非财经类院校毕业,专业经济学相关。从大三下开始断断续续地学习日语,准备来日本留学,截止到大四毕业来日本的时候还没有日语、英语成绩(自身能力有限,加上不慌不忙偷懒的本能)。
【正式上塾前的准备】
我是2017年7月本科毕业后来的日本,选择在东京一个孤独的区读语言学校,被迫成为JR东日本的忠实利用者。在国内对于日本的塾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对于是否报塾还是没有做决定。直到看着语言学校走廊里陆续贴出来的前辈们经济学研究科的合格名单,经过了解发现都是来沐刃上的塾,无一例外。(当然可能是因为没报塾的都没考上,这一定是因果关系!)
经过了解后,我深知对于一个没有日语和英语成绩的人来说,17年10月期想有学上是不可能了,于是有自知之明的把目标放在了18年4月期,也就是夏季的考试上。不过鉴于塾可以按月交学费,抱着想去听听看老师讲的如何,认识一些同学等目的,还是决定报名17年10月期主课感受一下。我在开课之前终于抢到了视频班的座位,并在开课的时候调到了过道的最后面,顺利拿到了见老大真人的入场券。
这里要强调去上塾之前一定要搞定日语和英语!!!别的同学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课后刷小黄书等,而我课后还在准备日语和英语的考试,导致听了课但没有自己动笔练习,也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下来除了空有一本笔记外,等于白听。我只恍恍惚惚地上了两个月的主课,然后就开始准备语言考试了。之后的时间(17.11-18.4)考出了N1和一个不到70分的托福。然后就到了18年4月期夏季的主课开始。
【报名的各个课程】
首先是主课,这是一切的基础,重中之重。现在有了四楼五楼的同步直播之后,上课条件大大优化了,我宁愿放弃四楼过道小凳子去五楼听同步视频直播课。上课一定要仔细听,课后跟着刷小黄书,把每个知识点弄懂,弄不懂就惨了,时间不等人,老大不等你,刷刷刷地就往后讲,然后问题就越积越多,凉凉。主课笔记是通吃所有学校的利器,一定要把握好。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还可以参与每期的重头戏,美笔记大赛,踊跃报名获得精美礼品。课后做题的时候,数量固然重要,理解题目的思路更加重要。老话常谈,看答案我都懂,我自己做怎么做不出来?理解了思路之后自己把题目捋一捋,把做题的过程套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之后再碰到类似的题就开始套模版了。把小黄书这一本书尽量搞明白,做到这个程度至少早大是很够用了。
之后是ERE,这个很悲剧,报名的时候万万没想到从这次开始ERE居然会跟早大笔试撞车。说是白交了学费,但确实是白交了学费。ERE在心目中的地位就开始没有早大班来的重要。上课划水的听一听,确实学到了很多边角知识的补充,通过不断细刷选择题,等于是把主课知识稍微巩固一遍吧,鉴于也没有抱着考ERE的心态听,很多需要背的半成品也没背,减负了很多。选择性的吸收,当作紧张的三个月里主课之余的放松了。对不起了主任。
然后是早大班,超值,针对性极强,考早大的同学一定要报。过程大致先是值一半学费的第一节课,之后小涵老师带我们刷早大较早的过去问,给我们逐一串知识点,磕磕绊绊地听了下来之后就开始了大量模拟考,然后穿插有视频的宏观知识点总结,最后是押题。其中,主要关键词是听话。照着老师的话去准备研究计划和笔试面试,事半功倍。尤其是第一节课,千万不要跑偏。
研究计划必然会占用大量精力,从四月中旬开始上早大班,六月初早大就出愿了。满打满算一个半月的时间,还要抛去一些选题目的犹豫和最后出愿材料的准备等时间,留给专心写研究计划的时间真的不多。注意上早大班之前研究计划可以说不太好动笔,不知道大致的方向自己胡乱瞎写很容易出问题,听了第一节课之后,照着老大给的流程去准备,才有可能短时间内速成一篇老师觉得很烂自己觉得还可以的研究计划。后期的早大班的模拟考试是必须参加的,真题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不亲身做一轮不知道早大的风格诡异,而且等真正考试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就是现在身边坐着的这群小伙伴们,只要该对的题能做对,大家不会的题自己不会就不会吧,这样的话起码就可以通过笔试了。当然,这里要给部分像我一样中下水平的大家鼓励一下,模拟考的排名并不能决定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说模拟考考得不好,真正笔试时候就过不了。像我就是每次排名比较靠后,但是最后却侥幸过了笔试的也有。关于笔试之后还会说明。
最后是计量,这个也十分重要,计量学的不太好的和转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报。想打造出一篇还可以的实证研究计划,除了需要有十足的各种其他能力之外,最需要的就是计量的能力。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就好像你的骨架,有了这些基础,才可以往里填充血肉。课上老师会以速成的方法,但又是掰开了揉碎了把研究计划会用到的、面试会问到的知识点都教给你,不然的话,到了面试一细问就露怯。我们真正想研究的到底是什么,无非是因果关系,而很难说是相关关系。该运用什么手法,才能尽可能地拨开云雾,得到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每种手法又有不同的限制和使用条件。这些课上都会逐一学习。感谢陈老师清晰透彻又不失自黑打趣的讲解。而且,到了大学院之后,会发现计量变得更加举足轻重,趁着现在一鼓作气的时候不学明白了,以后会后悔的!
【早大面试】
自己真的根本没有抱希望通过笔试,不说答得怎么样了,把答案都写错地方了,何况答得也不好。得知自己通过笔试的时候感觉十分不可思议,感谢老师。相反,平常一些模拟考考的不错的同学却出乎意料地挂掉了。所以,要对自己抱有捡漏的信心。之后塾里开了个会,具体讲了下该如何准备面试。
随后便开始了时间安排密集的模拟面试。模拟面试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参加,另外可以的话可以分别参加老大和陈老师的面试,感受下不同面试风格,见得多了,真正上考场的时候心态能好个5%吧。刚开始肯定说的不行,用中文还说不清楚呢,更何况到后来要用日语回答问题,这个循序渐进吧,毕竟还有一个半礼拜的时间,建议先把中文的逻辑捋顺,再转换成日语,这对我个人来说比较适用。准备的话要分成一般性问题,计量问题和研究计划问题三方面。一般性问题比如说你为什么报我们学校呀,为什么报我们专业呀,大学学啥的呀,都学了什么课程呀,经济学怎么学的呀等等。这些闭着眼睛就想到的问题最好要背下来,至少把关键点背下来然后能自由又自然地串成一段话。计量问题大概率会问,这些我准备了一个list,把几乎所有老大在模拟面试问过的,不单只包括向我也包括对其他同学问过的问题和回答都写了下来。这里建议可以把定义类的东西背熟,然后自己再多花一分钟想想如果老师细问的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得清吗。最后重头戏在研究计划相关的问题。まとめ一定要背熟。自己用的手法和模型要掌握。另外数据呀,目的呀,背景呀也要真正弄清。总之自己写的研究计划指哪哪懂,到这个地步基本上老师也问不出啥了。做好了以上步骤的话,除非自己研究计划有无法挽回的硬伤,或者老师针对你,否则基本稳了。
具体我们面试的当天,老大、白主任、陈老师都有来陪我们一起准备,给我们加油鼓气,陪我们吐槽。利用当天,可以搞懂很多平常没弄懂的东西,很好。面试的时候先让我总结研究计划,然后是问了下毕业进路,计量学的怎么样等一般性问题,之后给了一道计量的题做,上黑板做了数学,问了研究计划具体的数据、手法和因果关系的等问题,最后是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的。大概十五分钟就结束了。我觉得面试时候一定要自信,真诚,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要装懂,表现出自己就算现在不会也会努力去学的态度就好,合理范围内答不上来是被允许的,不用乱了阵脚。我面试的时候从一上来的研究计划就没总结好,磕磕绊绊的,不过说了一会后就调整好了心态开始照着稿子背。中间虽然也有一些小差错,但感觉老师全程面带微笑,没有为难我,很好的面试体验。早大的面试并不是说碰到了往年说的可怕的老师就一定会挂,被温柔以待就一定会过,总之还是看眼缘吧。
【总结和补充】
一路走来很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能躺着玩游戏的我。能够合格真的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之后还报了其他学校的考试因为早大合格了就弃考了,也没有因为台风等原因拿到退还的报名费哎。尽人事,听天命。做好自己能够做的,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虽然说弱者才相信命运,强者只相信因果关系...我个人还是认为运气真的很重要,像老大说的在我们大部分同学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如果面试顺序打乱重新来过的话,那最后的合格名单可能也会重新打乱。所以,尽可能的在自己能把握的事情上多努努力,不留遗憾。按照现在的趋势,考大学院必然竞争会愈加激烈,所以尽早准备,好好学习吧。希望之后的同学们都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院。借着写这篇文章的机会,回忆了下这几个月的备考过程,感概良多。整个过程回想起来虽精疲力尽,但却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