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大商经验贴
“偶然之间做过的事,在若干年后却由点连成线。”这句话用来形容我日本考研的经历可以说是在合适不过了。
大三暑假过后决定要来日本留学,申请了语言学校。大四这一年就只在国内准备了托福和日语,看到知乎上那一堆随随便便过N1的经验贴,就产生了一种我也行的错觉。于是乎,大四上学期小伙伴们废寝忘食地拼命考研,我在图书馆抱着单词书睡觉,和保研出国的小伙伴重温东门美食;大四下学期考研成功的小伙伴终于解放,兴奋的小伙伴们和我(?)再次逛遍学校东门美食,毕业晚会,毕业旅行一个不少。。。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体重也达到了峰值(和大一比+10kg)。
结果大四这一年的成果就是N1考了62呵呵呵呵。国庆那天偶然间发现了沐刃塾,不明觉厉地赶上了末班车。
沐刃要命塾
因为作为全校必修课的微观宏观大一就已经上过,大三也选了几门经济相关的课,应该说算是入门了,所以在塾里的学习全程都是自闭的,也没有水群,默默地做了四个月的小透明,以至于早大商笔试的前一天才被校友发现hhh。回想起自己初学微观的时候也很痛苦,无差别曲线,埃奇沃思盒什么的不是很能够理解,但好在当时就直接问了本科的老师,解决了大部分的疑惑。
上塾之前有点后悔没在本科选一门中微,很多推论啥的在自学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没想到塾里讲得特别清晰,即使是当时没想明白的地方在答疑的时候也完全能搞懂。
备考教材
我认真看过的有奥野正宽的微观经济学,小黄书;福田慎一的宏观经济学,super过去问。教材的选择见仁见智吧,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塾里的课程我报了主课,计量和冲刺班。
主课
老大讲得太好了吧呜呜呜,还想再听一遍。
感觉听老大上课很重要的是要知道一些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是为什么要有,是怎么来的(我不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我只想知道它是怎么没的),有的时候这些老大一般都是口头说说,不会写在黑板上,但我比较喜欢顺便把这些记在笔记上。有一次听老大讲不完全竞争时,像个工具人一样把黑板的公式写在了笔记上,之后复习的时候发现笔记上全是公式一点文字解释也没有,完全看不懂自己写的笔记,课就跟白上了一样,最后看了好久教材才勉强搞明白。
冲刺班
在说明会上听老大说冲刺班上会有非常多的模拟考试来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我觉得非常适合我,正好来检验一下自己学的有多差,果然目的达到了。考完试回家反思自己血淋淋的卷子时,发现自己很多错题都是眼高手低或者是日语太差看不懂题导致的,那还能咋地,多练习呗。
冲刺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模拟考试非常多,就会有很多的试错机会。答题的时候是先答微观还是宏观,遇到不会的题是直接跳还是按部就班的做下去等等取舍问题,通过不断的尝试总结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这样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很慌。
计量
虽然本科上过计量课,但看了塾里的计量课表感觉有好多东西本科没讲过,然后当时也并不清楚计量里的专业术语用日语是怎么表达的,就报了这门课。果然最后在面早大商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语和经济两手都要抓
因为知道自己日语很差,语言学校入学的时候被分到了二年级(从大家的日语第十课开始上),听说读写,样样完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专业课学好了,题也看不懂;就算笔试过了,面试也凉凉。所以语言学校的课也没敢落下,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日本以后日语进步特别快。
在这里推荐一个背单词的APP,沪江开心词场,帮我过了N1。这个APP上有很多直接把历年真题上相应的必考词汇总结下来的词书。然后它有一个很棒的功能就是可以只听音频来背单词,并且每个单词都配着例句,对我听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用它背词非常非常快,复习的机制也设计得很好。我一般来说是晚上能背100-200个单词,第二天做N1的题马上就能遇到很多熟悉的词,做对的题越来越多,然后背单词更有动力。
终于在12月120低分飘过(下一期有底了)然后就接着专心准备专业课。虽然那个时候落下了很多主课和冲刺班的题,但是也没时间去补,12月又是课表爆炸的一个月,各种模拟考试和过去问讲解,模拟考试几乎都去了,但是过去问太多,相比做新题,回顾旧题更重要,所以重点是把时间都放在了复习之前做过的题和主课的笔记上。
再推荐一个备考利器,打印机。不管是做题还是出愿资料打印都节省很多时间和金钱,打印纸百元店也有卖。建议买激光打印机,不要买喷墨的,因为经常要换墨和维护很麻烦,新品虽然很贵,不过可以去中古店逛逛买个二手的,黑白的就可。
冬季出愿因为自己没有日语成绩,所以只出了两所不要日语的学校,早大商和一桥经济。
过完元旦,离早大商笔试还有两个周,不紧不慢的我终于开始冲刺了。因为早大商的笔试并不难,微观是主课例题难度,宏观根据过去问经验是名词解释之类的论述题。所以又拿出本科的期末考试必过绝招——抄书。因为是考早大商,题没有那么难。所以微观主要是看主课笔记+冲刺班讲义的文字部分,宏观是福田的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一章一页纸,把这章的整体脉络和相关知识点整理下来,加深印象。因为书和讲义上已经写得很顺了,自己的工作大概就是重新捋一下思路顺便加一点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考早大商的前两天突然想起来官方还给了参考教材,觉得不看有点虚然后又不想买,就连着两天跑到ジュンク堂站着把微观宏观两本书过了一遍,背了几个不熟悉的名词解释(结果也没考),想起来上一次这么做还是小学放学的时候经常去书店看漫画书,没想到这次竟然是在看专业书。
这次备考花的时间比较多的就是早大商了,一桥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学校类型都和我的本科学校太像了,从笔试踏进校门那一刻就感觉到了深深的恐惧,所以知道自己早大商考上了以后再加上感觉自己不太适合学术,就没去面一桥。
稍微写一下自己的一桥笔试情况。这次的选择题有好几个过去问的原题,模拟考考过的,庆幸自己笔试前扫过一遍,节省了很多时间。大题做了宏观,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就只是几个等式的经济意义解释还有纯粹的公式推导。考试前重点复习了一下所以答起来也比较顺利,但是没去面试并不知道笔试的真实情况如何。
至此,给自己的学术梦送上一首pretender.mp3
早大商的笔试和面试。
笔试
专门背了两个周名词解释的我一上来就翻到宏观,怕自己忘了想着赶紧把论述题先写完,然后就懵圈了。一整页的题目没有名词解释,而且还是前几年考过的货币理论,复习的时候被我当非重点划掉了,凉凉。
深呼一口气,翻回微观,从头开始。
微观倒是挺正常的,就是生产者理论各种例题级别的推导,画图,解释经济意义啥的,做的还算比较顺利。宏观花了大半的时间。货币乘数的推导因为忘了初始条件结果推了半小时也没推出来,然后就直接默写了答案上去。倒数第二问又说是在持续的量化缓和下进行准备金率调整和公开市场操作在IS-LM曲线上的体现,想了很久才做出来。然后就收卷了。
结果笔试完之后复习一桥的过去问时,竟然看到了一道一模一样的选择题,就是在讲持续的量化缓和下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作为当事人当时就是非常的后悔。本以为出题老师都是同一个,然后出过的题目我就当非重点给划掉了完全没看,结果损失惨重。所以想考早大商的诸位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建议地毯式复习。
面试
早大商是报名的时候填的两位指导老师来面试,我是第一个面的,大概面了不到十分钟的样子。
主面一上来就问我计量看过哪本书,计量模型会哪些,一开始我磕磕巴巴地说了OLS,操作变数法,DID,固定效果模型。然后教授问我还会哪些,还鼓励我说你说的其实挺多了,能不能再说几个,我一紧张把OLS和DID翻译成了日语又说了一遍,结果把两个老师整乐了(哭)。
紧接着就开始怼我的研究计划,因为我的研究计划和导师完全一致,只是数据和方法有些不同,然后导师就吐槽我这个题目已经被写烂了,你有什么创新吗?我说“好像没有。”(凉了)然后又问我说你介不介意入学以后换题,卑微的我说“可以可以。”(好像又有戏)
主面又问了我的美模(大二被一起支过教的大佬拉着做的,我的任务就是编程,画图,点外卖,烧热水。。。?)没想到教授对这个兴趣很高,问了一些细节并进一步吐槽,“这比你这篇研究计划好多了不是吗?”,我露出了尴尬的微笑。
副面只问了一个问题,还是是关于美模的,他自己先发表了超长一段评论,大概6到8句话吧(我听到第三句时已经完全懵了),最后来了一个でしょう?,我想でしょう的回答好像只有嗨了吧,然后我就“嗨!”,副面“???”,我“???”,副面又解释了一次,好像是在问我美模用的模型和方法啥的,就跟他解释了。
两位老师全程没有任何诸如你的梦想是什么之类的闲聊问题,完全是针对研究计划书和志望理由书上内容的提问,有准备好的问题,也有部分意料之外的问题,非常紧凑,所以模拟面试非常重要,口语和听力也很重要,一定要多加练习。
早大商的笔试和面试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不过在考完和面完之后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如果过了的话是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错,但如果挂了的话也知道自己死在哪一步,所以发榜前极其紧张,就好像坐过山车爬到了顶点,查到自己考号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平安着陆。
把点连成线
所以日本考研这条线就是支教结识了大佬,跟着大佬做了美模,毕业来语言学校学日语,在沐刃报了塾,上了赵老师的计量,报名的时候选了一个喜欢有编程背景的教授,现在回顾起来这条线还是很清晰的,这一路虽然十分曲折,但相信自己在最后,每个点都会连在一起。
早大发榜的那天晚上我又打开了微信,一个一个地给小伙伴们汇报了成果,刷完了这半年的票圈,又偷偷看了下大学同学们的保研考研经验贴,发现自己还是走了一条最简单的路,付出的努力远远比不上他们,但还好,算是给自己上了个大五吧,多花这一年时间反思反思自己,也收获不少。日本考研的这一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自己只是幸运地租到了便宜的房,找到了对的塾,报到了合适的学校,最意外的收获是体重-15kg(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勉。
2020.3 于椎名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