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国二次会半年的心路早大经济学大学院合格

关于我: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来自上海的某二本院校(非沪上二本里专门的经济学院校),专业是金融学。由于本人是上海市重点高中毕业,由于高考失足跌入二本(高中一本率为80%左右),于是自进入大学起,就一直抱着一个名校梦。关于日语,由于本人是非日语专业,但有幸在大三的时候搭上了当时日本交流一年的机会,交流的学校很差,在九州的福冈,在全日本倒数前20可以看到这个学校,说到这里去查的话应该可以查到这个学校了。不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当纯粹学日语,因为在上海,报个樱花国际日语也是这个价格。交流生期间,就是拼命的提升语言能力,加入了大学学生会,天天和一群日本的年轻人在一起,刚开始确实是非常痛苦的,里面就我一个中国人(留学生应该都不会知道这个),他们也不会照顾我放慢语速。不过有此经历确实帮了我很多,很多。还记得那时是2013.4.6清明那天去的福冈,然后当年7月过N2,12月过N1。低分飘过,对于我这种非日语系的学生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不过平心而论,N1N2的和口语完全没啥关系。所以也会有很多N1高分,但哑巴日语的情况。但就我来说,我语法基本啥都不会,口语自认为在留学生群体里面能有前10%。这个也对未来的大学院面试有了个好基础。

  14年我毕业。然后从2014.7.1~2015.6.30我在上海混混沌沌工作了一年,公司是个日企,天天混日子,自觉生活不应该为了区区几千的生活费,天天看上司脸色。这个是自己性格的原因,不会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了工作,申请了研究生,准备升学大学院。依旧选择岛国的原因是,手上有现成的N1,我也知道经济学的话绝对应该去欧美院校,可惜上班无力再去刷个托福,GMAT等成绩了,何况我大学成绩并不是很高,3.0吧,学校也不好,加上价格因素,依旧选择了岛国。辞职后的两个月里,动了个小手术,把身体调整好了奔赴岛国二次会。

关于研究生:
  本文不是专门介绍研究生怎么申请的。所以想一笔带过。至于我申请的经历,算不上中介,但说来其实和中介也差不多。由于我认识上海某985&211一本院校日语系的研究生导师,然后他介绍了一个当时他在留学时候的基友同学,那个同学现在在做中介服务。由于申请的时候我还在上班,根本无心专心去关注申请研究生,于是就是基本全权交予他做的。然后自己也会不断跟进申请进度。至于价格么,给了个友情价,比外面的中介便宜,具体多少我就不透露了。就这样,我成为了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生。岛国二次会在即。

岛国二次会:
  这个算是本文的正题内容了。2016.9.18,坐上吉祥LCC,羽田上陆。岛国二次会,正式开始。其实这次刚来的时候老实说对申请大学院还是比较懵的。由于研究生不是自己申请的,然后院生得自己来,新手上路,很陌生。有限的情报也是在我们10月生的研究生群里得到,但可能是互相防护的缘故,大家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在群里分享情报。然后由于那时觉得自己是专业对口,虽然长久不碰题目,总觉得自己复习专业课很快。然后只是朦胧的知道大学院应该刷托福。于是二次会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全力看托福的。其实本人在学会日语前英语还是可以的,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学会日语后英语基本忘光。刷托福的过程很痛苦。在10.25第一次考了人生第一次托福,这次考试顶着巨大的压力。依稀记得那时看了下早大的募集要项,出愿貌似是在11.23开始(具体不记得了),所以这次考不好真的就没机会了。因为托福出分,成绩单都要花很久的时间。顺便插一句我当时的志愿,早大还是第一志愿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决定毕业后是回国还在留下来就职,所以早大这种万金油在哪都好用,国内如果不太了解日本的话也只知道东大和早大。所以,为了早大出愿,硬着上了托福。考完的自我感觉良好,不过第一次的初战成绩并不怎么样。至于具体成绩的话,70不到一点,应该算很低了。知道托福成绩的那一刻我还是很绝望的。一时很懵,不知所措。本想一次成功,于是紧急又报了11.15的一次。不过事实证明这次已经来不及,而且成绩还比上一次低了一分。于是,只能拿着两次里面的长个,第一次并不怎么好的成绩去出愿。在11.15考完第二次托福之后,这期间学会了去看各个学校的募集要项,再刷托福也没有时间了。于是把准备的重心就开始转向专业课了。心想着托福不好只能用专业课弥补了。反正募集要项里也没写托福最低要几分,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哪怕托福再差,只要有个成绩就可以满足出愿资格,去考试。刚开始看的还是中文版高鸿业的宏观微观,结合当时大学上课的PPT,先从头撸一遍,把大一学的东西再复习一遍。

专业课的准备:
  在看高鸿业的同时我也同时带了当年交流期间老师给的一本ERE的练习册。然后我看了一下ERE,正好错过了报名时间,当时也是很心灰的。在把高的两本看的差不多后开始做了一下早大,横国的过去问,那个时候觉得很难,而且没有答案,不会也没人交。这里我要说一句,别想着研究生是个什么高级东西,说白了就是个比语言学校简单点,不需要刷签到率,其实就是个大学官方卖签证的地方。我那个指导教授我也基本是醉了,压根不管事,而且手上还有很多院生的毕业论文,根本没空管我。所以,那时的做题还是靠自己。然后来到了一个瓶颈期,不知道看什么书,然后10月生其实也没啥情报分享,关系好的几个也不出愿宏观微观,所以11月下旬那段还是比较懵的。

关于塾:
  塾这个东西我是早就知道,因为在申请的时候硕导老师的同学也和我说过。那个时候我觉得就是一群国内日语系的人想转专业突击的地方。而现在想想那时自己可能也有点太小看了日本,亦或许是自己那会还太骄傲。在来到瓶颈期之后,就想着去尝试一下塾。而首都圈塾很多,当时想法很天真,每个塾去试听一节课,每个塾听一次么也就差不多了。说白了,无非就是想省钱。在第一次试听塾的时候我比较懵,很多点我都不是很懂,至于做题,更是无从下手。不过,说不上喜欢,讲的也和大学里上的东西差不多,说不上精彩。更让我恶心的是前台的老师动不动就提钱,让我觉得很不爽,搞得我像待宰的肥猪一样。由于本人有点温州血统,对于这种做生意的方式,很是厌恶。在那个到处蹭试听的阶段,不太用微博的我偶然刷了一次微博,某经济塾我也是很早就知道的。于是在YouTube看了他们第一次的公开课。在看那个视频的时候其实对主讲老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由于是南方人,对东北口音天生没啥亲切感。而且我有点温州血统,也很天真的想想这不就是做个广告么,和其他地方也没差。不过通过视频,确实全方位的了解到各个院校经济学研究科的招生录取竞争情况,然后意识到自己的情况比较严峻。反正在试听,于是,和其他塾一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试听一下。

某经济塾:
  本文不是广告贴,我也没任何好处。试听的那节课自我坐下来就开始吸引我了,上的很不错,,内容很应试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条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我试听过几个塾之后就感受到了差距,其他塾的老师无非也就是一些所谓名校的院生来上课,他们只会自己做题,却不会教题。这种感觉就像找个学长学姐答疑,而不是老师。他们自己会做,而不会很好的传达给我。在试听了某经济塾之后,感觉大不一样。这完全不是学长学姐教做题的感觉,而是一个老师,那时的我也不知道这个老师是什么来历,就是觉得上的非常好,这个时候再去问老师出身已经不重要,只要适合我就好了。然后想想其他的同学每周是跟着这样的课上来两个月的是多么可怕。也知道了用4个月那些零基础考上的也绝非无稽之谈。没记错的话那是11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11月还有最后一个周末的两次课,当时就有点想报名了,可是一问,报名是按月制的,一付就是一个月,没上的只能看看视频,我接受不了这个。于是从12月开始正式进入某经济塾学习。想想我应该是该塾15年10月期最后一名报名的学生了叭。刚进这会还是很孤独的,周围的人又不熟,大家上了两个月了中午吃饭也是成群结队的。嘛,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学到东西才是王道。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学费。其实12月过了一个礼拜就上完了微观宏观的所有内容,进入过去问的环节了。还记得第一次上过去问,讲的是九大和神户的题,那叫一个天书啊。不过上了几次后发现,题目就是这个套路,然后在过去问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参插着复习,这个可能对其他同学很无聊,而我对这个部分是分外认真。然后想着要认真听这些个查漏补缺的内容才能赶上其他同学。说实话,这里面的气氛非常好,有学霸带动,会不断的逼自己向上,不努力就落后。刷过去问,很痛苦,毕竟其他同学都这样过了好几个月了,而我到了此时,已经没有经济学出身的自我优越感了。周末上课,然后周中要不断整理知识点,做新题。然后暗搓搓的在塾内交流的企鹅群里勾搭几个同学。很有幸,他们可以带着我一起做题,也很大方的给我看之前课的笔记。以及塾内早大班的内容。此时也或许是自己经济学出身的原因,接受这些东西接受的很快,看看笔记做做题,做题的感觉也在急上升。渐渐意识到拿下笔试要达到什么点,自己应该达到什么点。12月跟着塾每个礼拜4,5套过去问下来,一晃时间就来到了2016年。早大的笔试很早,1月16号。

关于出愿:
  这里说一下我出愿的三个学校,早大,北大和神户。至于有人说为什么你是横国研究生不报横国。因为横国冬天招的人很少,然后支持ERE出愿,塾内S的就好多,我想想我也没啥机会,于是就临时改了报神户,想想机会还大一些,也算是同一个档次的学校。可谁知今年,横国破天荒的要了33个人,神户几乎没要人。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出愿的时候谁知道。这里我说一下,出愿早大的时候稍微心机婊了一下,由于托福成绩不好,然后看了早大的教授名单,选了一个英语不可的教授。以期最大限度的避免托福成绩不高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

赶考之路:
  早大的笔试很早,本来是觉得自己完全没啥机会的,抱着做炮灰的心态去做了个题。由于当年交流生一次会最后走的时候都实地走过几个学校,当再次来到早大校园的时候,感慨万千。可能是考试心态好,题目么我觉得做的也不咋地,时间紧题目多。1.22发表的一次合格,通过。然后是1.27的北大考试。其实此时我的一志愿已经放在北大的。因为北大的题真心不难,然后老大(塾老师的昵称)说北大不怎么看面试。加之此时已经知道早大笔试过了有点轻飘飘。1.27考完回来觉得必过了。北大2.12发榜,这里有个插曲是北大发榜网上不公布,只是在研究室门口贴个纸,我辗转找了同学的同学的同学给我提供最后发榜情报。1.27~2.12期间,我基本就在玩了。自15年9月开始就没怎么碰过游戏的我LOL都开始玩起来了,生物钟也彻底乱掉。因为觉得北大稳了。可是,事实往往是残酷的。在2.12我还在迷糊赖床的时候看到了前方传来的发榜写真,没有我,没有我,看了半天还是没有我,犹如晴天霹雳,立马床也不赖了,立马吃早饭起床做题。因为下一场神户是在2.16。由于当时早大基本是放弃的,觉得自己笔试也只是蒙上的。得保住保底的神户。压力很大的出征神户。其实在北大挂了之后,痛定思痛,觉得自己失败的原因不在笔试,而在面试,可能是太紧张,很多问题答的并不怎么样。在这里也插一下,硕导同学介绍了我一个很牛X的大神,也曾经是东京某塾老师,专门辅导了我面试,至于北大没找她还是那时自己莫名信心爆棚。考神户的时候面试比北大的时候好了很多。开始不太紧张(本人在做PR的时候一直会很紧张,虽然口语好,但是心跳会不自觉很快),问题答的也很有针对性。虽然事后举得很多问题还没到点。尤其是关于研究计划书细节的点,答的并不怎么样。神户归来之后,就全力备战早大面试了。2.16~2.24这一周,最后的冲刺,研究计划书可能的问题全部去老老实实的查了,然后包括计量,统计,各种,然后也开始全天重新看起第一财经,力求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厚度。因为面试这个东西,说不好,只能多准备。期间找了大神给我辅导,也找了个日本人的部长(他在岛国公司也是干的HR,九州交流的时候认识的),还有东京认识的几个就职的人,指出了很多我的同学。这个我非常感谢。顺带一下,关于计量,这个课是大三教的,我那时由于交流正好错过了这个课,于是拜托了学弟找了一个他们班级的学霸指导我,因为时间短,那段时间我也只看了很多计量基础的东西,难的也学不会,想着面试的时候至少能答的上就行。因为那是最好能达到的结果了。一星期速成高级计量也是不可能的,何况我很多都忘记了。时光来到了2.25,第三次来到早大,面试。由于已经是面第三个学校了,自己的感觉也明显比前两个好了很多,说话还是变得很淡定,现在想想可能就是这一份口语和自信给面试加分不少。

忐忑的等待:
  2.25~2.29。面试考完之后,所有的考试都完毕,要是考不上也只能作罢,来年再努力。当时的想法是考不上就想回国了,不想再考然后在等到17年4月入学,因为自己工作过年纪大了不想再等一年,等不起。当2.29看到最终合格里有自己考号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可能这会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闰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