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京都大学

 

前言

本人背景为上海外国语大学(211)本科毕业,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有过半年日本留学交换经历。语言成绩分别为 N1 149 托福 100 。gpa 3.82/4 。其中经济学相关的专业绩点满打满算占总绩点的 1/4 。在考学前一年(2023年7月)开始认真准备考经济学大学院。

为什么考经济学主要是因为对未来就业方向没有了解和打算,总之觉得经济学在文科中或多或少有就业优势(也许)。在本科阶段学过宏微观和高数算是相关专业且对数学没有什么恐惧感,塾方面有靠谱的前辈强烈推荐沐刃,觉得有前辈推荐比自己找别的专业的私塾要靠谱很多,要因此选择了经济学。

关于目标校,翻了下第一次咨询老大(塾经营者和主讲师梁老师,跟着前辈一起叫的老大)的记录,我当时的目标校是早大,一桥和横滨国立(笑死,一所都没上),视情况可以考虑关西的学校(视情况大概指的是第一个半年啥都没考上的情况吧,我不太记得当时是什么心态了)。这样的目标校选择第一自然是因为希望能考上经济学专业在日本鼎鼎有名的学校,为自己就业提供帮助,希望能留在东京就业,所以不到没学上的情况的话不考虑地方。第二是既然选择日本考学就代表放弃国内的保研资格(本校或者上海财经和华东师范)我希望我弃保留学的结果至少要比选择留在国内好,所以非 top 校不上。也就是说 2024 年夏季考如果没有 top校可上我会冬季再考,再没有我会再考一年。

2023 年 10 月期的说明会后我是向早庆,一桥和横国进行努力的,2024 年 4 月通过再一次认真审视说明会内容,目标校加上了京大经研(不要研究计划还有概率免面试)和东大公共(依然是不用研究计划)。

其实看了下面我考学时间线的整理不难发现我的这篇经验贴可能可信度不高,因为从笔试校来看除了庆应经研我没有参加其他任何一场笔试,书选校我也没有参加任何一场面试。说穿了就结果而言我可能这一年不上塾不干事也会是这个结果(汗),当然这是马后炮了。总之没有可信度就是说学习我的经验能得到的结果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无从知晓。

但我仍然觉得我这篇经验贴是很有价值的一篇。从笔试校来说虽然我没有参加阪大神户和横国的考试,但是在模考和过去问的答题情况来看我其实是非常有自信可以合格的(大概吧)。从书选校来说,挂了一桥和东大公共的书选可能并不能说明我对研究计划的学习和准备是有问题的。

时间线

2023 年 7 月通过前辈介绍去咨询了沐刃。

2023 年 7 月-2023 年 10 月 过了一遍曼昆的教材,看了《原因和结果的经济学》。

2023 年 10 月-2024 年 1 月 开始上 2023 年 10 月班网课,修了宏观微观主课和研究计划指导。2024 年 1 月-2024 年 3 月 写作本科论文,因为计量没有学明白所以去看了《《実証分析のための計量経済学》,为了研究计划细分领域的知识阅读了《医疗经济学》。

2024 年 3 月 准备托福。

2024 年 4 月 开始上 2024 年 4 月班网课,这次选了研究计划指导,笔试班,书选班和过去问。

2024 年 4 月底-5 月 焦虑得为庆应写研究计划(可以说是我一年的考学流程里最痛苦的半个月)。

2024 年 6 月底 动身前往日本转到线下上课,考庆应,笔试挂。

2024 年 7 月-8 月 过去问与研究计划等书类材料的写作。

2024 年 8 月底-9 月初 合宿,一桥书选挂,京大免面试合格,东大公共书选挂,放弃横国的考试和早大的准备。

语言准备

日语方面来讲,因为我可以说是日专生所以考学过程中没有花任何时间在主动的日语的学习上。N1 是在大三就考好了,分数还不错所以没有再刷过也没有备考过。

说是“没有主动学习过”反过来说就是“有被动学习过”。在一整年的备考过程中总是穿插着运用和锻炼日语的机会,所以不会有完全扔掉日语的“日语真空期”。在大四阶段有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备考,日语论文的写作,以及经济学专业书的阅读,书选班上课等。总之即使是考学之后我也觉得不要让自己处于“日语真空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对于将来学习还是就职学习日语本身都没有损失。

英语在进行准备之前先是选择问题,也就是考托业还是托福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有结论的,如果不考托福不会对自己形成太大的阻碍的话,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托业。

我非常后悔没有在托业和托福中进行过很好的抉择——我没有去仔细了解哪些学校会卡托福,我只是知道托福的泛用性一定大于托业,就无脑选择托福了。虽然托福 100 分作为我背景的一个亮点十有八九是我上岸京大的关键,但其实回头想想选择托福可能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我当时太天真自信了没有意识到托福的口语和写作是多么费劲,做过点真题其实就能发现托福的性价比不是很高,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准备托福的口语和写作的边际收益极低。以我的目标校而言我给自己定的托福目标是95,当然越高越好。这样简单来算的话托福我需要阅读25+听力 25+口语 22+写作 22 才能勉强 94。但我做了一两次真题后我就体验了巨大压力:口语写作我能有 20 都谢天谢地了。这么一想预期就变成了 90 就算了还行了。说是还行,托福90 在上位校里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竞争力的。虽然结果上我考到了 100(全靠吃江浙沪高中的英语哑巴英语老本,口语写作最后其实也只是 22 而已),觉得托福不过如此(并不是),但是其实考前我没有一分一秒不在羡慕考托业的同学,让我重新再选一次我也不愿意再面对一次托福。

托福和托业的关系更极端一点其实可以用 GRE 和托福进行类比。个人觉得花费很大功夫为了很难上岸的东大经研去准备 GRE 是非效率的(就算梦校东大也应该避开需要 GRE 的经研去选择其他可以考的研究科,准备 GRE 的功夫其实完全够准备新领域了)。当然有执念和准备时间非常充裕固然是可以,有预算干啥都行。

英语备考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的托福准备周期大概有一年多。说是准备周期一年多,但其实是在考前一个月之前都是背单词,每天学习的第一阶段就是用单词软件按部就班的学习复习单词。个人经验来讲单词软件在背单词上非常有效,不需要自己去规划复习,只要按软件给出来的单词复习就可以了。单词软件增加了每天学习单词的可执行性,个人认为在备考上非常重要。

考前一个月我开始放下经济学的学习全心投入英语,当时托福单词已经背完了。我刚开始做题的时候阅读和听力大概能加起来能有 48 左右,而口语和写作应为难以模拟情况不详。按道理说和阅读听力相比,口语和写作因为提升空间很大所以学习口语和写作的边际收益应该比阅读写作大才对。我在最后半个月意识到前半个月的学习后我的口语和写作其实进步不大。我就改变自己的要求,觉得口语写作说完写完就行大概能拿个 20 分,然后剩下的心思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因为听力的听记能力不仅有利于听力也有利于口语和写作。其实这么看来不难看出边际收益最高的不是口语和写作而是听力,感觉听力付出的时间像是交叉项似的,托福收益=β0+β1 阅读付出+β2 听力付出+β3 听力付出*口语付出+β4 听力付出*写作付出+误差。

专业知识

专业领域其实我觉得就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比较重要。在沐刃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不需要额外的加餐和自主学习,其实光是跟上课程和老大的要求我觉得就已经足够合格笔试校了。而且只要做到就够已经精一杯了。要在兼顾语言和研究计划的情况下跟上进度其实每天 5 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都是不够用的,能做到已经很好了别提花别的时间加餐啃书了。

另一方面就是沐刃的课程安排强化了复习本身。其实除了课后需要再对刚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寻找漏洞以外,可能是不需要再额外进行复习的。因为过去问,笔试班都会再回顾一遍。专业知识就是这样按部就班以至于我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个人经验可以讲。因为好像随课逐流也没有产生什么困境和问题。

研究计划之计量

实证和理论之间的选择我可能是 23 年 10 月班的时候被当时的氛围吓到了,不少同学和前辈跟老大一桥劝人写理论的研究计划,有种在开玩笑或者骗人上贼船的感觉(不是)。总之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理论需要灵光一闪,适合聪明有抽象思维的人,而实证则当时给我一种脚踏实地就能做好的感觉。然而事实是实证也是要灵光一闪的,不是脚踏实地就能写出不错的研究计划的。但是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在开始学习和写研究计划前就了解实证和理论分别是什么样的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云里雾里挑了一个然后硬着头皮就走下去了,一旦踏出一步之后再回头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我是没有任何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在上研究计划指导课之前我除了看过《原因和结果的经济学》之外对计量没有任何的知识储备。其实这本书对真正的计量学习用处不大,因为在学习计量的时候里面的内容我已经忘掉了。但我依然还是很推荐这本书,因为回头看虽然我不记得它的知识但是培养了我的计量思维。开篇有些内容我印象很深刻,文中什么具体怎么讲的我忘了,大致意思是:“如果人不探求正确的因果关系的话,人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对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如果没有这段话的话我的计量学习可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学习下来的一大感悟就是:“以正确的心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第一步是理解错误推定的严重性。”理解了错误推定的严重性,自然会认真审视或者理解自己的研究计划硬伤在哪里。研究计划就拥有了“我确实对某些事情间的因果关系有兴趣,我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我的行动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的热情,而不是为了出愿交差了事。

23年10月班上我计量真的没听明白(汗),但其实是我没有好好复习每节课学过的知识导致的。比如我会在课上想不起来什么叫“显著”和为什么 t 值大就显著。总之计量的知识其实是环环相扣的,教训就是花时间在复习上非常的重要。

因为 23 年 10 月计量我没学明白,所以结课后我准备花时间恶补了计量。虽然我宏微观的教材除了要做题的小黄书一点都没看,但对于没有计量基础的同学我强烈建议一定要看《《実証分析のための計量経済学》并且和研究计划指导的计量课相结合。和大森的计量教材相比这本书鲜有数学推导易于理解,就像是山本在开篇就说的:“软件会帮你进行数学的运算,你知道计量的推理逻辑就行了。”按专业计量知识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够的,但是对于 0 基础的或者计量有障碍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拯救研究计划和面试可以说足够了。因为我是学过一遍计量再看的这本教材,看的同时就能感觉到计量课上留下的问题被一一解开,回头再看笔记就觉得拨云见日了。

研究计划之细分领域

为梦校是一桥我的细分领域直接是由一桥决定的,因为医疗是一桥招人不少的领域,所以就选择了医疗经济学。其他的选择原因是在 10 月班的学习中劳动和开发分野的人肉眼可见的多而卷。这里我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学研究科以外的研究科,比如庆应商没有医疗领域的老师所以我就放弃了庆应商。选择了之后在第一次写研究计划的时候还是很后悔的,写不出来研究计划,前辈写医疗的研究计划数量一个手都可以数的过来,才发现医疗经济学人少就是因为不好写。所以在研究计划领域的选择上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其实并不存在人又少,又好写的领域的。

专业书不是必要看的,非要看一点的话我推荐阅读河口样行的《医疗经济学》,章节划分条例清晰,内容简洁易懂,把医疗经济学大概有的主要问题,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实证分析都有介绍。建议学习完塾内微观经济学后开始进行略读,精读就不需要了,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研究计划的作成几乎起不到什么帮助,但却能为找出研究计划的理论基础提供帮助。关于细分领域我的建议路线是先快速看完塾内的细分领域指导,看时间再决定是否去看看专业书。

研究计划之研究计划写作

我写成过两篇研究计划,一篇是为了庆应经研写的。之后因为觉得出愿庆应的这一篇写的太匆匆忙忙不适合书选校的一桥,所以选择为了一桥又写了一篇。

通过两次研究计划的写作我的经验是,靠看数据的调查问卷想研究题目。靠专业知识和顶刊的阅读来想出研究题目其实和大海捞针无异,并且就算想出来了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数据或数据不好而放弃。所以我觉得应该从调查问卷来想题目。比如研究日本方面的问题的话庆应的面板数据中心数据的公开调查问卷我觉得想出一个研究计划绰绰有余了,实在不够的话再看日本教授的论文看看用的什么数据。实证研究一般是研究两件事情的因果关系,与其空想出两件事情凑到一起,不如将调查问卷的两个项目来配对比较现实。调查问卷中两个可能有因果关系的数据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依照内生性问题想出可以拿什么模型去解决它,最后看这个模型需要的其他数据,如果找不到的话放弃并重复。我认为这样想出一个研究题目其实才是最有效率的。寻找题目不可以存在侥幸心理,好不容易想到两件事情可能有因果关系,觉得好似有数据就可以做了,其实一定产生不了一个好的研究计划。好不容易想到的题目虽然珍贵,但是在动笔之前一定要看一下数据的时间和类型等能不能符合模型需要,必要的控制变量有没有数据等。虽然题目是千辛万苦想到的,丢掉后又要痛苦的想题目,但抱有侥幸心理不想着严密检验可不可以做的话最后吃亏的一定只有自己。这里又要说的就是写出一个研究计划一定是需要很多时间的,时间越是充裕越愿意放弃走投无路的题目,时间越是紧迫越会想抱残守缺,请一定空出一个月以上来了解研究计划的困难和紧迫性,认清写作一个能过的研究计划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现实。

以上便是我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的考学经验谈了,虽然不知道对结果的作用是好是坏,但至少是我觉得如果重新来过我希望能做的更好的内容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