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一桥大学,中央大学

【事前风险揭示】

这是一篇参考价值或许不那么大的合格经验。

我的背景情况应该和绝大多数刚毕业的同学不太一样,但考虑到太阳底下无新事,我还是想尽可能写下备考期间所有能回忆起的内容,以供参考。

背景状况:

GPA2.3/5,毕业院校是国内不知名二本,名义上是经济学专业但学习内容更偏向金融学和投资学,完全没有学过计量。毕业后长期在券商和私募搬砖,经济学知识基本归零。原本决定20年4月来日开始学习,但因为疫情直到22年6月才入境。中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中译版,算是自学程度但感觉和零基础没什么差别。

语言成绩:

日语是自学的,来日之前没有抢到过考位因此没有提前准备好语言成绩,只有一个N2。22年入境后考了托福,但当年两场N1均不及格,大受刺激在23年上半年把出愿能用的日语考试全考了。夏季出愿的语言成绩是托福63,N2 91,Jtest743,冬季出愿的语言成绩是托福72,EJU 327+45,N1 122。

考试情况:

23夏季:

庆应:笔试挂

阪大:笔试挂

大阪公立(保底校):笔试挂

一桥:书选过,面试挂

横国:笔试挂

23冬季:

中央(保底校):合格辞退

一桥:合格

法政(保底校):弃考

备考经历:

从19年下半年确定来日后就在考虑要学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本想继续学习金融学以便将来继续搬砖,但按照日本的学科划分,金融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经济经营各有一部分,综合考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选择经济学。之后便是选择目标学校。我对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经济状况都有着清晰的认知:以我的出身背景,东大京大必然是够不上的;私立和MBA学费太贵;作为一个风险爱好者,既然已经为出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搏一把总觉得很亏。以及,这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享受学习的机会了,比起玩乐我更想在学习环境尽可能安静一些的学校里度过。于是综合下来,一桥或许是在可选择范围内最好的学校,因此在19年下半年收到语言学校的入学通知后就很快定下来要考一桥,甚至可以说是只考一桥,继而在对日本的私塾稍作了解后直接选择了沐刃(一般入试笔试合格者中占了一半有点过于逆天)。之后经历了疫情,诸多学校取消笔试改为书选,这对我来说非常不利,但仍旧抱着渺茫的希望想考一桥。另外由于对庆应很有好感,因此将庆应也纳入了目标学校之中(后来才知道庆应其实更看重出身和英语,只好主打一个重在参与)。

重新开放入境后,我原计划于22年4月来上现场课,但因为コロナ临时再次无法入境又不想转成网课,加上6月入境后自己刚换了新环境的惰性(……)而往后拖了一期,变成22年10月开始上现场课。通过入学前和老师前辈们的闲聊,以及反复阅读近几年的合格经验帖所获得的信息,结合自身「急于求成必翻车,越心急翻得越厉害」的属性以及现有的经济学知识储备,我决定拉长战线慢慢来,将22年10月期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先不参加22年冬季考(然后就后悔了);23年4月期则是查漏补缺+着重练习笔试,抓住夏季更多的考试机会应考尽考,底线是GMARCH层次的学校;如果23年冬季还没能上岸,就立即止损回国。

23年4月刚开班时和老大相谈后就确定下来「一桥+庆应+阪大+横国+大阪公立」的方案,选择的都是没有硬性要求N1和托福分数的学校,以笔试为主同时尝试书选,后期又追加了三梯队的法政,但由于生病和拖延未能在夏季出愿结束前准备好成绩单的学信网验证。因为自己的笔试能力实在不行,研究计划也写得坑坑洼洼,一桥的面试也没有准备得很好,最后23夏季考所有学校全灭,成了10月期说明会上的反面典型(……)

9月6日一桥书选发榜,9月7日下午面试结束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凉了,整个人陷入崩溃,强撑着去考了横国后把自己关在家里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复盘和调整考试计划:唯一想考的学校还是只有一桥,其他学校即使考上了也不过是续签证假浪继续考一桥的跳板;夏季去大阪考试之后觉得去外地太麻烦了,遂决定冬季只考位于东京的学校;再结合冬季为数不多的还有考试的学校的实际状况,综合了性价比之后我选择立刻转投ERE赛道,重新制定了「一桥+中央+法政」的方案,在10月底到11月中旬之间考出了ERE A+(360)用以出愿法政和免除中央的笔试(法政冬季无笔试只接受ERE)。原计划考出ERE S用以作为附件出愿一桥,但因为时间来不及而作罢,十分遗憾。最终冬季合格了中央和一桥,法政的面试则选择现场放弃将机会留给其他同学。

课程选择:

22年10月班:主课(微观宏观)+研究计划指导+ERE+数学,因为没有打算参加22年的冬季考而没有上过去问和冲刺班(笔试班的前身);

23年4月班:主课(微观宏观过去问)+书选班+笔试班+研究计划指导(只听了部分内容);

23年10月班:主课(微观宏观)+书选班+笔试班+ERE+研究计划指导,其中ERE和研究计划指导都是只听部分内容,没有全程听完;冬季不走笔试赛道,因而没有选择主课的过去问部分。

个人对课程的体验感受:

1.主课(微观宏观):

是重中之重,也是一切的基础,主课的内容密集又有清晰的逻辑贯穿始终,对于零基础也非常友好。所以一定要好好听课不要走神不要逃课,一定要精神集中尽可能地跟紧老大的思路,不然低头捡个橡皮出去上个厕所可能就会被甩出去老远再也追不上了。

主课中有很多的细节经常会被大家忽视,比如题目的设定,或者式子中的上下角标,或者老大口头上轻飘飘掠过的一句话,如果错过了这些,又或者急于抄板书但抄错了,就很容易听不懂后面的内容,然后陷入「听不懂→问别人→错过正在讲的内容→新的听不懂」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产生显著的负的外部性。

另外想要说的是一定要多提问。塾里的QQ群答疑环节其实非常重要,但不知为什么每期都会听到其他同学说因为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太蠢会被嘲笑会很丢脸而不敢提问。实际情况是,并非所有人都是生来就会经济学,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需要警惕的。而且老师们都很真诚耐心,也见惯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害怕他人一时的看法而让自己抱着问题一知半解浪费时间,才是最不值得的。

另外就是在听课的时候经常会实时产生“我听懂了”的过高估计(幻觉),但其实并没有真的理解和记住。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年纪大了体力脑力都在下降,对于这一点的感受尤为明显。我的对策是下课后在塾里立刻复习,对笔记查漏补缺和整理来复习刚刚听过的内容,然后对照笔记简单制作思维导图梳理出体系,再看教材和做题强化记忆。在微观宏观结课后,各进行一次总体的复习和整理,再对着思维导图用日语口述出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或名词的准确定义并写下来,之后与教材核对,同时尝试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事例解释这个知识点,全部用日语思考和表达。 

2.研究计划指导:

在刚刚决定来日本考经济学修士的时候,研究计划是我最为头疼的部分,因为完全不知道要怎么下手,也不像笔试一样有着明确的评判标准,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准确的信息,轻举妄动只会更多地暴露自己的缺点。再加上我完全没有学过计量,更是不知该如何写研究计划,因而塾里的研究计划指导课对我来说是非常救命的。课程内容包括了研究计划的写作方法和基础知识(计量手法、理论模型等),还提供了诸多可选择的领域的介绍与相关入门书籍,以便还在迷茫的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能写得出来的方向。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关于学校、研究方向和老师的信息以及老大的详细进学指导。上述三者结合,再加上早早开始动笔,多和老师们咨询,多被老大撕几次,就算是从零开始也能靠自己写出一篇能打的研究计划,并借此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院,学习和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在入塾前想写的就是金融相关的研究计划,毕竟之前一直在做的和将来想做的都是金融。还记得那个时候想写的是养老金入市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宏观影响,然后就荣幸地成为了22年4月期开班前就被老大撕掉的第一篇研究计划(……);22年10月期想要研究的是劳动经济学下的家庭经济学,针对中日养老模式的不同进行实证分析,但后来由于计量学得太差外加数据问题,以及写劳动的人太多了(……),这个方向被我自己放弃了;在主课学习产业组织论的过程中接触到ホテリングモデル,再结合自身之前的经历,由此产生了想写产组理论研究计划的念头,磕磕绊绊地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研究计划,虽然被老大批了「模型写得还不如一道题复杂」「赶紧转实证」但还是由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太大而头铁用它出愿了23年夏季考的各个学校,又因为笔试太烂一直未能进入面试(……)而始终没有发现这篇研究计划确实是有大问题的,然后就在一桥的面试上被佐藤老师说了「你这个是算不出均衡解的」直接凉透;在听了老大和白老师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考虑后冬季重新回到一开始就想写的金融,但选择了更为微观的企业金融方向,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写了一篇实证研究计划。此外针对没有合适的老师且出愿时间早的中央,又临时写了一篇劳动经济学男女格差是正方向的研究计划,但最后没有用上。

个人的感受是,对于没有笔试的书选校,或者是用其他成绩免除了笔试的学校来说,高质量的研究计划书的重要性相对更高,因为这是向老师直接开示自己经济学学习状况的信号;而对于有笔试的学校来说,笔试分高就是硬道理,研究计划则是从另一个侧面锦上添花。

3.笔试班+4.主课(过去问):

将这两门课放在一起是因为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虽然我自己笔试不太行,后来也放弃了笔试赛道,但23年4月期笔试班和主课过去问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笔试班,虽然名义上是以笔试为主专攻难点的,但实际上不仅会补充主课中受时长和范围限制而没有纳入其中的一些更难的知识点,还会从笔试应试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各种解题方式,提供一些理解主课知识点的新思路。听完后现场立刻做题很能加深印象,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笔试班每次上课之前,如果能抽15到30分钟时间先复习一下对应部分的主课内容,听课的效果会更好。

以我自身为例,虽然研究计划是产组理论,但受制于有限的理解能力,在笔试班之前我对于产组整体的理解都是零散的,无法整合到一起,而在笔试班上做题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原以为是高墙的地方不过是一层纸,这才豁然开朗(但可惜开窍得太晚,庆应的笔试最终还是挂了)。

然后是过去问,这里的过去问并非仅仅指课表安排中的历年真题讲解部分,也包括了安排在宏观主课后面的过去问频出问题集。

频出问题集将每个知识板块对应的基础题目和有代表性的题目都整理了出来,认真做一遍题对于复习该部分的内容有着显著的效果。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考试中不但要做对还要做到完美的题目,所以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多做两遍加深印象。

过去问真题则是每个学校曾经真实考过的题目,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各个学校不同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对于定向突破非常有帮助。但个人认为,如果只考某校就不做该校以外的其他学校的题会是一种致命的错误决策。首先是同一难度层次的各校之间出题时会相互参照;其次是每次考试的难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题目难度是可以向下兼容却无法向上兼容的;第三就是白老师曾经说过的,考试是选拔不是考核,考核只要及格就好,但选拔是优中选优。

我自己习惯的做题方法是,在第一遍做的时候不限时间尽可能地把所有题都做完,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所说的解法和要点,和自己做题时的思路进行对比和总结归纳。之后再限制时间做第二遍第三遍。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确保自己每做过一套题都能完全掌握其中内容,缺点是过于费时费力,难以跟上塾内后期紧凑的节奏造成未完成的任务滚雪球,给自己本就脆弱的心态增添额外的负担。但无论选择怎样的做题方式,先尽力做完题再去听讲的效率一定是远高于不做题只去记答案之后再回去慢慢做的。

另外就是模拟考。建议大家尽可能地来参加模拟考试,而不是一味自己在家做题。参加模拟考会强制性地限制住解题时间,和自己做题时相比心态完全不同,并且考后立刻批卷发榜讲解也能在第一时间纠正错误加深记忆,同时也能对于自己的实际水平有清楚的认知,纠正独自做题时对于自己的错误估计。公开发榜很能起到锻炼心态的作用,尽可能参加模拟考早早接受模拟打击(bushi)总好过在实际的考试中被真正打击然后一败涂地恶性循环,毕竟模拟考可以有很多次,而现实中的机会有且只有一次。

5.ERE:

ERE和笔试班相比,区别在于涉及的面更广(甚至比主课还要广),但在每一个点上并不会太深挖(bushi)。虽然只有50道单选题,但平摊在每一道题上的时间都很短,因而想要考高分就要在熟悉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并且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每道题一遍过,微观尽可能不错,宏观尽可能多做对。按照塾里的ERE课程安排,听完知识点讲解后做完对应的课后作业,之后去听作业讲解,这样把作业全部做完一遍基本就能考出A,之后就是根据成绩单上的各项小分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提高做题的速度就能轻松考到A+,S的话则要在保证微观不失误的前提下加强宏观部分的学习,或者利用一些更快捷的考试策略。学有余力或者想短时间内提分的话,可以尝试速刷スーパー,10月期学习小组里的同学用这种方法效果都不错,但我自己没有尝试过。

个人觉得 ERE赛道的好处是,GMARCH层次的学校基本上有A+就可以畅通无阻,这意味着只要能尽早考出A+,研究计划和面试正常发挥,就可以有至少一个GMARCH层次的保底校,再往上的大阪公立横国上智则最好考到S再用来出愿申请免考;另一方面,ERE的学习和备考对于复习和巩固主课的知识系统很有帮助,甚至ERE考试中对于解题思路和计算能力的锻炼以及一些速算法对于笔试都是有助益的;另外,不像笔试只有一次机会,ERE机考的场次非常多,可以试错的空间更大。

由于我的计算能力实在很差,算得慢,自然失误率也非常高,夏季大阪公立笔试挂了后和同学对答案感觉自己都做出来了,对于自己的暴死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后核对草稿才发现是因为把X1和X2的下角标写反了(……)因而ERE的考试方式能让我尽可能地隐藏起自己计算能力太差的事实。虽然可选择的学校范围会变窄,但只要能考出一个相对看得过去的成绩,就能省去大部分原本用于刷题的精力用于准备研究计划和面试等,压力不至于太大。当然,对应的择校上的取舍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慎重考虑。以及,虽然 ERE考试是允许带计算器的,但是我的个人感受是用计算器反而会拖慢整体的速度,这点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考量。

6.书选班:

因为目标校就是一桥,在23年4月期塾内新开设了书选班后,不管自己能不能过书选我还是第一时间报名了(似乎比笔试班报名还要早orz)。但真正上完课的感受是,书选班的真正作用远不止是「书选」,甚至对于不参加书选赛道的同学,如果想在入学后的两年里切实学到一些东西而不是混日子,那么书选班也是不容错过的。

从上课方式来说,首先,从老师到学生全日语的上课方式对于口语能力的提高是显著的,这里所说的并不是生活口语,而是更针对大学院里的经济学学习的口语;其次,完全模仿了大学院里的zemi,认真上完书选班等于在正式入学之前适应了大学院的授课方式,入学后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第三,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过程中,能有效锻炼到直接用日语来思考问题和组织措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非日本学部出身的外国人留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很想说就算是日本学部出身但一直只混在中国人圈子里或者只知道瞎玩那么不管留学几年本质也都是无效留学),在我看来这也是在面试和学习中同别的外国人留学生拉开差距,缩小与日本人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抓住更多机会的要点。我自己从23年4月开始以研究生的身份入学了某Fラン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和该校的院生(中国人日本人都有)一起上课一起参加zemi,因而对于书选班这方面的作用深有感触。

从上课内容来说,经典论文+先行研究论文+研究计划+教材的四轮发表的安排,对于研究计划的完成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都很有帮助。第一轮的经典论文基本都是老大在书选班开班前的个别相谈后根据每个同学的意向方向仔细选定的,所涉及的手法和模型也都是上课提到过的,如果还没有确定具体的研究计划方向和内容,从这些经典论文中也会得到很有价值的启发,发表前的准备过程也能有效地练习「正确读懂一篇论文」的技能;第二轮的先行研究发表则是每个人从自身的先行中选一篇进行发表,让其他同学即使没有看过原文也能在听完发表后搞清楚论文的内容和意义,而选出来的论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个人对于自身研究的脉络以及研究计划本身的理解;第三轮发表则是直接地对每个人的研究计划进行提(拷)问(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往往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研究计划,筛查有无潜在的致命硬伤或是尚需改进的地方,提前规避暴死的风险。而这样的机会,尤其是在出愿之前发表研究计划的机会,在我看来非常难得,甚至想收购别人鸽掉的发表机会争取多被拷打几次(……);最后第四轮的教材发表,一方面模拟了大学院里轮读教材这一授课形式,另一方面则结合了input和output两条路径,共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此外也能很好地锻炼「如何用日语向别人解释一个概念让对方快速准确理解」的能力。

7.经济数学:

我在22年10月期报名的数学课是更新前的版本,包含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三部分,足够应对大学院入学考试的笔试和面试。整个课程从高中数学的求导开始逐步深入,就算是多年不算数的文科生(……)也能轻松听懂。23年4月升级后的经济数学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调整成了更为灵活的报名和上课方式,对于数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不怎么好的同学来说,在主课开始前学一些数学,可以让上课变得稍微不那么痛苦,也可以更快地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早早跟上主课的节奏,给后面的学习和备考一个好的开端。

各个学校出愿和考试的感受(吐槽):

庆应:时间早压力大收人少,但是三万五出愿考了绝对不亏(那可是庆应!)。可以逼着自己在五月底之前就写出一篇相对完整的研究计划,然后早早开始准备笔试和模拟面试。出愿语言成绩可以在英语和日语里自选一个,笔试题目要自己现场选,考试时间短,因而选题的策略很重要。面试据说是三个老师。三田校区在东京塔附近离车站有点距离,考前特意去拜了福泽谕吉先生的雕像,但最后还是自身能力不足没能考上。

阪大:之前疫情期间可以用Jtest700分以上的成绩代替N1提交,但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改,豊中校区离伊丹机场很近,早上要求去的早但待机时间长,甚至入场后睡了一觉再起来考试(……),据说理论方向的老师很多。

大阪公立:校区很偏很破,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去了一次之后再也不想去了(……)。题不难所以竞争反而非常激烈,面试是多对一的群面,会有一个主面老师,其他老师里可能会有个别态度非常不好的,但最后应该是会综合所有面试老师的评价决定是否录取,注意区分研究生和院生的区别。而且大阪公立有可能会出现夏季招满了冬季就取消入试的情况,虽然竞争激烈但想考的话还是建议夏季尽可能去考。

一桥:夏季一般冬季外国人,冬季要求提交日语成绩但没有要求具体分数,夏季只要英语成绩。在线面试,可以带研究计划,通知的邮件里说没有着装要求但还是老实穿西装吧,全程要保持手和人都在镜头范围内不要乱动,时长40-50分钟左右,两位老师,整体面试体验感非常好,一般不会被特意刁难,但即使老师们人都很好,研究计划部分的强度也接近低配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太多年了已经想不起来本科答辩的情况了orz)。夏季书选发榜后第二天就开始面试,一周后出结果,冬季书选发榜一周后开始面试,半个月后出结果。建议面试前一定要抽点时间调试当天要用的各种设备确认好收音和外放的效果,不要被这些影响到面试的表现。

横国:早上考试时间很早,交通不那么方便,住在学校附近可能反而会不方便。爬坡要命,中午没饭吃,现场面试时长15分钟左右,两位老师,常抽人上黑板做数学题,老师不想收人的时候态度差别很大,现场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

中央:我选了高度职业人course,不用交研究计划书只要提交出愿理由书,另外我是以外国人留学生身份进行的出愿,不需要提交英语成绩。ERE A以上可免笔试,但最好考到A+。在线面试,可以带研究计划,但之前的募集要项和测试连接的时候都没说,正式面试的现场才说可以带。面试是三位老师,时长15-20分钟左右,隔天出结果。

法政:夏季笔试,冬季只接受ERE,可以院生和研究生并愿,院生要求A+以上,研究生A即可。要求学信网学籍验证+成绩单验证,耗时非常长,要提前很久准备。出愿的时候如果是日本学部出身的话,即使是外国人也要算作一般入试提交英语成绩(外国人出愿不需要提交英语)。因为面试现场辞退了没进去所以不清楚里面的具体情况,据说是两位老师,建议带着研究计划去面试,一周内出结果,不公开发榜,要自己从网页上查询结果。

教训总结:

1.尽可能缩短通勤距离,不要在通勤上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因为我自己实在人混み苦手外加太喜欢一桥,最开始选择语言学校和住所的时候都选择了远离闹市区更靠近一桥的地方。刚确定要来沐刃上塾时我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接受单程1.5小时的通勤时间,但实际体验下来才发现这3小时是无法高效利用的,京王线和中央线又都是非常容易出人身事故进而全线延迟的线路,塾内课程拉满后经常会凌晨才到家。偶尔试图在电车上看书做题写研究计划,但效果并不好,最后只能用来补觉和背单词练听力。此外,通勤时间过长也引起了每天睡眠不足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难以消解,最终导致旧疾复发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带来了明显的负效用。如果我可以克服对闹市区的厌恶选择离塾更近一些的住所和语言学校,在通勤上节省下来的时间都能用来高效做题,我的笔试成绩应该会比现在更好,进而能更早合格其他学校保底,各方面都会轻松很多。

2.尽可能提前准备好语言成绩和研究计划。

塾里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如果开课前没有准备好语言成绩会明显分散精力无法专注于经济学的学习上。我是单线程的工作方式,多线并行只会每一件都做不好,即使最开始就决定了拉长战线慢慢来,但22年一整年没能考出N1和80分以上的托福对于我23年的夏季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让我一直都很焦虑,甚至直到最后语言成绩也没能考得很理想,让本就惨淡的出身背景雪上加霜。

研究计划的部分也是同样的。22年10月期因为没打算参加考试,研究计划的进程一直拖拖拉拉,面对一个个几乎完全陌生的新领域,虽然早就有各种想法但一直拖到了四月末才开始动笔,而庆应出愿的截止日期是6月初。如果能更早一些开始着手准备研究计划,之后的备考就可以更多地侧重于笔试,或者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和面试,不至于落到过于被动的局面里遗憾收场。

3.在正式考试前一定要去提前试一试真正的出愿和考试。

这一点其实主要针对10月期入学但不参加当年冬季考,以第二年的夏季考为重的情况。

我不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没有提前练手很难一击即中,而且这种练手一定要是正式的而非各种模拟。在复盘23年夏季考的失败时,我深深后悔的反而是没有参加22年的冬季考。错失了用冬季的横国练手的机会,再加上23年夏季考前半段的各所笔试校接连失利没有进入面试,直接导致了我最想考的两所学校,即庆应和一桥的考试,分别成为了我第一次正式参加的笔试和面试,随即很不幸地变成了我的练手考试。纵使塾里安排的模拟考试和模拟面试我每场都参加了,也旁听了能旁听的每一场模拟面试并代入自己反复推演,但和实际相比,个人心态还是会有明显的差距。一桥的面试因为太过在意又太过紧张,反而什么话都说不出,当时设备效果不好也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为了谨慎不出错而反复和老师确认,不仅显得像是日语很差人又很蠢的样子,还浪费了有限的面试时间,即使事前尽可能地做了准备也没能好好地说出来。看到老师露出否定的表情也让我更加紧张,除了反复道歉之外什么都说不出来,再想到这样看起来更蠢了,然后就彻底崩盘了。

我之前总想着要再谨慎一些,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到了全都准备好了再正式参加考试,把最好的准备留给我最想考的学校,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可以的话,请不要胆怯不敢出愿也不要吝啬出愿的费用,尽可能地早点出愿一些学校参加考试(但不建议选择比GMARCH更低的学校,这样的练手没有参考价值,还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哪怕并不会合格或是合格了也不会真的去读。因为和已经付出的努力还有后面的更加重要的机会相比,出愿花费的三万五根本不值一提.jpg

4.其他一些细节

尽量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懒惰松懈而缺课或过分依赖补课,独自补课很容易走神玩手机,效率很低;在陷入僵局推进不下去的时候或者极度不安的时候不要独自硬撑着不肯开口向外界求救,也不要盲目头铁不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注意自己的体調管理,尤其是后期生病很容易打乱原有的安排继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诸如此类。

最后一些想说的话:

在沐刃备考的这段时间对我而言是很贵重的回忆,但写了上万字仍无法一一道明。我是一个经常嘴上说没事但内心极度脆弱的人,也不擅长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考学期间几次因为小事心态崩盘犯病到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躺着任由时间流逝的程度,如果不是学习小组里志同道合(互相PUA)的队友们始终在捞我在鼓励我,可能我早就倒在上一个冬天,或者无法在九月结束时醒来,或者等不到今年春天迟来但依旧盛开的樱花。冬季的合格在我看来更像是侥幸,虽然有夏季考的经验教训,但每次考试仍然是唯一的机会,能做的只有压抑住自己一整个学期没怎么被老大骂过的焦虑和不安(?这是什么抖M发言),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笃定从容,认真准确地说完所有该说的话,不要再像之前一样给自己留下遗憾。

「本気とは、後悔しないこと」,这是我家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并且在真正经历过漫长的后悔与巨大的遗憾后才明白。万幸可以在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帮助下在经历了种种之后终于考上了唯一的一桥,和队友们汇合继续做同学,既为自己绵延十几年的遗憾画上句号,也为接下来的人生重新选择了一个能让人稍稍满意的起点。

或许每个人选择来日考学并选择经济学的原因和目的各有不同,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请坚定地走下去吧。你会在这段旅途中的某一刻爱上经济学,藉由经济学的力量驱散薄雾看见一个更清晰的世界,也重新认识自己。

祝你早日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