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那一天,又一次开学的人类终于回想起,被经济学考学支配的恐怖,还有那份被困在失学阴影中的屈辱,于是后知后觉的写下一些文字,记录下一点有用的信息。

 首先声明,由于本人不是那种很会学习的人,在学习经济学专业知识上和许多基础较好的同学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本文的经验可能对自认为自己条件有限,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比较适用。我自己从一个不太聪明的学习者的角度,谈谈和许多优秀的同学竞争的一些感想与总结。

现在公开可能的情报:

国内准备

 毕业于国内某很一般的本科,金融专业但身边的人学到的大多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银行职员,所以关于学术没有什么沉淀。重要的是在国内毕业时并不想从事银行工作,所以毕业后在其他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决定来日本(结果就是没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还都忘了)。所幸的是虽然身边来日本的朋友很少,但自己的信息搜索能力还算可以,所以机缘巧合之下搜到了MRS,还翻墙在油管看了老大之前的试听课介绍学校的视频。当时就被讲课的老大的风格打动,思路清晰利落,风趣幽默自带听相声的效果,还劝退…这样奇特的画风在业内也算是一股清流。于是当时就开始继续收集信息,包括看老大在空间和微博写得东西,还有前辈各种经验帖,总结了一下自己在国内应该优先做的事:考出日语和托福成绩,适量翻一翻经济学的书,找找感觉。

 大学的时候学过一点日语所以能念假名,工作后周末还去上上日语课,所以这些无心插柳使得离日语考级的目标没有太远。但问题是还要考英语啊。虽然英语一直还可以,但和日语一起学习起来就比较坑爹了,发音全变日式,还很容易日英混着说。为了能适用更多的学校选择了考托福,意味着听说读写都得上,另一方面N1考试半年才一次,要是没过很多学校出愿直接GG了。所以妥协的结果是,偏向N1,保证一定要过,托福尽量考,但要有成绩可以到时出愿。

 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还是正确的。日语虽然分不高,但N1过了。托福也勉强过了80,对去美国的人看来就是渣。但日本来说,虽说对于东大来说不够,但其余学校的出愿基本都可以应付了。到了日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所以在国内的任务基本完成。

 再次强调一下,对于不是学霸的同学来说,先搞定语言成绩真的十分重要。在塾里见到过很多专业课其实挺强的同学,但总有些因为缺了日语或英语成绩,直接有些学校就没法出愿,根本考不了,十分可惜。而且万一你缺的是N1,那么好了,半年才考一次,而且还和ERE经济学检定试验撞日子了,所以必然把自己陷于很不利的局面。反过来说,虽然专业课成绩没那么好,但语言成绩都有,让你在报考学校时没有报不了的,本身就是自己的竞争力之一,对于专业课有些担心的同学要好好把握这样的逆袭机会。英语方面,能考托福尽量就别考托业了,像一桥这样的学校就只能托福。别觉得自己离一桥挺远,都还没来塾学习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到时学得挺好想报个一桥却报不了也是挺遗憾。

日本阶段

 我是四月份来的日本,所在的语言学校也没有很多想考学的同学,离池袋也不近,所以上塾还是有点孤单。本以为N1有了可以专心上塾了吧,结果语言学校为了自身的一些利益,还是会给你制造一些阻力,比如上课不能看自己的书,不能早退否则算整天缺勤等等,所以导致一定程度上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想想语言学校的老师听到你不来上学是为了学习也是难以置信。所以做好心理准备吧。

 四月份开始上塾的我,由于自身慢热体质,适应日本生活学习需要时间,加上六月底生了一场怪病,卧床休息好些天,能够赶上爬起来去考个ere和早大都十分不容易。虽然意料中考得差,但基于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判断,又不想用ere出明治法政,因为虽然也或许能上,但毕竟不是自己最想去的学校,所以什么都没报,夏天考试的机会就这么过去了。有些浪费,有些遗憾,但看清了一些东西,报名了10月班,还安利了身边想学经济的同学一起,终于也成了传销别人进邪教的人23333。上十月班之前,心理和经验上都有了比较好的准备,见过一些考上的同学的学习之路,也很受益。除了主课,还报了ERE,早大班,计量三个辅助课。下面就从这几个课的方面说一说。

主课:

 由于我是可怜的两朝元老,拥有了被笑称为“观星笔记”的上课笔记,在重新听老大讲一遍时,很多地方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换个角度讲,或许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达到这种效果,比如先看看神取的书,或课后整理、反复阅读自己的笔记,因为老大上课正如他说的,没有一句废话。多年的讲课使得现在课程的安排已经十分精练,每一个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有些同学是课后很认真整理笔记的,而我则是多翻多看,看多了也就眼熟,不懂的多问问,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到了最后的过去问阶段,一定要把要讲的过去问准备好。

 对我来说,我是把自己想要考的学校的过去问都打印出来,其他学校的也至少下到ipad这样比较大的屏幕上,而不仅仅是在上课前在下载到手机,在小屏上看,这样的效果不是太好。有了之前知识的学习,再通过过去问阶段对于大量试题的熟悉,使得真正考试的时候起码对于做题有种十分适应的感觉。所以过去问的课要多来,别偷懒,积少成多,勤能补拙。

ERE:

 冬天的ERE考试我发挥实在太差,明明那时候觉得学得还可以,但考试那天有点准备不足,导致发挥失常,最后勉强上了A+,要知道这种成绩在冬天就出不了横国了,其他学校也很悬。但学习ERE的过程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说基础不好的同学更要学好ERE,一是通过反复的选择题练习与考试,让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升,二是有了不错的ERE成绩基本等于有学可上,不用当失学儿童,这实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有了一些经验后,我选择一定要把ERE的题打印出来,在主任上课前先做,这样去上课的效果会好很多。如果仅仅是下载到ipad,虽然可以省点钱,但对于我这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人来说,没得在做题时和白主任讲题时随心所欲的在纸上乱记乱运算,印象会少很多,而且也不方便后来随时翻阅。这还同时培养了对于纸张试题的感觉,要知道正式考试的时候都是发纸质题的。同样的这也适用于后面要说的早大班的过去问和其他过去问。感受一下你要考的题是怎样的完整呈现在你面前,怎样的结构,有几道题,这样就可以增强对考试的熟悉,防止出现漏掉题目等低级错误。所以,强烈建议把题目打印出来。你想想学费和出愿费都交了,打印点题目算什么对吧。

 然后ERE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事就是,模拟考的时候一定要来考,而且要把卷子交上去。老大会当场评分并把大家排名写在白板上(教室没有黑板),虽然过程很虐,排名倒数也很羞耻,特别是对于脸皮薄的同学,但要知道这是比自己改进的动力。这种刺激增强了错题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思考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时间分配还是知识掌握不牢?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就想放弃的时候,其实作为过来人可以告诉你,很多人一开始都考得特别差,然后再逼自己进步的。能坚持下来的人,最后考得都不会太差的,即使你模拟考的时候考得很差,别太被吓到了。

 还有,虽然最近倒白/倒诺之风盛行,但有白主任在,ERE还是很有保障的呀。不懂的多问问,留意主任给的那些半成品或总结的解题思路,会让许多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在ERE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

早大班:

 早大班首先第一节课就非常重要,关于教授及研究领域报考的介绍,对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错误有很大作用。可以说,只有塾里才能有这样强大的一手信息。接下来会讲一些比较早期的题,让你对早大过去问可能会出现的奇特风格有所准备。还是那句话,老老实实把题打印出来做了,认真听讲做笔记,发挥好过去问的作用。研究计划的话,会比其他学校早一些写,所以还是选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和程度吧,别弄得太难,驾驭不了,到时面试把自己坑了。计量来说,早大老师喜欢难度恰当甚至有点简单的模型,因为符合我们的程度。

 临近笔试的时候,早大班也是和ERE一样的模拟考,然后当场排名写黑板,然后讲解。还是那句话,要来考,要交卷,被虐一下,然后再想想怎么提高。在这里说说早大的笔试吧。虽然早大笔试题不算太难,但随着报考人数不断增多,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比如说稍有失误,平时学得挺好的同学笔试也可能不过,有点莫名其妙。

 针对这种情况,以及自身在之前考ERE时的失败教训,我的解决方法是做好充分的考试预案。笔试前我会整理好考试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再加上设想的时间分配,注意事项等。这么做的目的是将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控制好,调整好心态,考试时就不太容易情绪波动或者粗心大意。把这些做好了,该学习的也学了,就别太担心自己不能控制的那些因素了。相信自己的付出,相信塾的实力,很多东西就水到渠成了。

 同理,早大的面试也是,有一定不确定性,很多经验帖里都说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简单来说,准备好能够驾驭的研究计划,做好充分的考试预案,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就随他去吧。

计量:

 想做实证研究的同学还是上上计量课比较好。虽然我计量也学得比较水,但如果没上计量,很难想像如何面对面试。特别是陈老师最后讲模型和workshop或发表的时候,对于大家的计量相关面试都是很有帮助的。听听其他同学的手法,想想如果这类问题自己被问到了怎么办,就这样一步步准备过来的。这里也顺便说一下模拟面试,对于过了笔试或者笔试面试同一天的情况,面试都得好好准备,别想着临场随意发挥什么的,到时老大也会讲,但千万千万,模拟面试要多来,即使自己没上去面,多听别人面也是挺好的,听过了会对面试的恐惧有所免疫。而且计量来说,大家研究计划有的问题其实很多是共通的,听听别人被问到了什么,怎么解决,然后推及到自己,这样效率和效果都会好很多。

总结: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上塾能带来的帮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缺少报考信息带来的问题(当然自己也要多去学校主页搜索),二是可以解决一部分学习方法与效率及自觉性的问题(注意只是一部分因为最终还是自己逼自己学习)。在保证自己走在正确考学道路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与效率,所以才有了许多短时间内进步很快的同学出现。而这一切竟都在老大的掌控中,想想都可怕,但也很庆幸有这样的保驾护航,以致上了大学院以后感觉顿时少了很多可以相信的力量,只能靠和小伙伴们一起多摸索。所以,多珍惜塾这样的资源吧,看到考其他专业或者本科留考的同学找塾的时候的为难,就感觉当初发现这里真是太幸运了。

 当然,根据一些都市传说,来这里以后,你或许还要把头像换成猫头像,多去东北姑娘家吃饭,多在群里说说话等等,以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成,这里就不多说了,最重要的是,要多找些一起讨论学习的小伙伴,就像打游戏solo与有工会的区别,有交流与敦促的效果,在此也非常感恩那些曾经一起学习的朋友们。感谢老大,感谢各位老师,让考学的过程不仅仅追求结果,同时也提升了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能力。

 以上就是上塾一年的一些总结,希望对那些自己和那些情况相似的人有所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