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早稻田,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和东大公共

 

   零基础开始,一共读了两期,第一期只报了一桥,也掉了一桥。于是又上了整整一期,算是经历了一整年沐刃的学习周期。希望接下来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个人背景

 上海双非普通一本院校 非经济类专业  N1:146  托福:112。毕业后工作一年,辞职来到日本考研,一开始只报了10月班,还未考一桥觉得自己实力不够于是报了第二期,平日就读塾附近的一家语言学校。

  1. 使用了的教材
  • 微观部分:

《SUPER微观》

 向零基础或者自认为基础薄弱的同学强烈推荐!知识点不难,但仔细解释了微观入门时往往会忽略的数学理解;包含许多半成品结论和总结,前期配合ERE大大提高了做题熟练度。

《武隈演习小黄书》

 值得反复做,尤其是老大布置的作业;由于是习题册,所以例题前的知识点整理非常精简。个人认为这部分的知识点整理除了可以帮助建立微观的知识框架以外,也可以作为自我检测,比如其中出现的结论以及公式的推导是否已熟练掌握;注释!注释!注释!:小黄书的精髓所在,由于用小号字体印刷,可能会被忽略,但实际上小黄书中每一题的注释涉及的知识点基本都能找到类似的过去问,因此即使会做的题目也建议看一下注释。

《神取》

 虽然厚,但由于是神取老师连载于杂志上的讲义,因此通俗易懂;但也因此需要自己总结书中的结论和知识点(与SUPER相比更注重经济学的理解);注释部分略有进阶,但也包含一些东大、早大的过去问;最后注意不要沉迷于神取老师的文风无法自拔而耽误了做题。

 

  • 宏观部分:

《SUPER宏观》

 虽然两本超级问都很适合入门,但宏观SUPER更是贯穿了我的宏观学习的整个过程;即使后期再看super宏观,会发现其实许多难的MODEL已经在其中有所涉及,仍然受益匪浅。

《福田慎一》

 初期读第一遍时,个人觉得在记忆中留下的印象较浅,只能掌握一个知识点的轮廓。

《二神》

 整个宏观知识的框架与老大主课笔记还有SUPER有很大不同,建议吃透了后者再看二神,事半功倍;虽然我自己没有看完,但就读过的章节而言,对于考东大经研以及一桥是非常推荐的。

《斋藤》

 基本全新;自己觉得斋藤老师使用的日语好难理解,花费时间和所得效用的性价比好低;但讲的真的非常细!就我自己看过的两个知识点而言;一桥经常直接考《斋藤》上知识点。

  • 计量相关:

《山本勲》:入门推荐!但其中总结的知识点过于直接,只背结论的话容易在模拟面试中直接被老大问死;

《鹿野》:很正统的计量经济书,但概率论与统计学的知识比较粗略,需要另外看石村园子的《看了你就懂》系列;

《森田果》:第一次看到用会飞的猪和PERFUME来解释计量模型的教科书XD,可以用引人入胜来形容。最初学习计量时,我也被那本看似繁琐枯燥的数学推导吓退(山本拓老师:???),但森田老师告诉我们計量経済学の力也很厉害!同时不乏深度。

  1. 上过的课程

主课

 分为微观、宏观、过去问三个部分。冬天过去问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任务确实很紧,但与ERE类似,习题课如果没做题就去听课对我而言就等于白白浪费4个小时(我的理解速度跟不上老大的讲题速度),说实话还是做完每周作业再去效果更好。

分为微观、宏观、过去问三个部分。

【想考第一梯队任何一个学校的同学,主课笔记起码背下来九成。】---白老师

【我课上随口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过去问。】---老大

 冬天过去问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任务确实很紧,但与ERE类似,习题课如果没做题就去听课对我而言就等于白白浪费4个小时(理解速度跟不上老大的讲题速度)。

 各个学校的题目也体现了各校特色:横国的题适合巩固基础知识;东北大学的宏观部分上座率极高;京大的题适合看看(……);早大的题适合锻炼计算能力(。)。

ERE:

 前期无论是对新生进入备考状态,还是熟悉基础知识框架都非常有帮助。按知识点横向整理错题,按模考卷纵向整理错题。老大给的那张ERE知识点分布表非常有用,查缺补漏,也可以把握ERE常考知识点。最喜欢模考,能量化自己的学习成果。千万不要因为害怕不去考,等回过神,身边的同学已经往前走了十几名了。ERE考出S后至少下一次早大笔试可以免考(PS:但如果对笔试很有信心的同学建议出笔试。具体见后文早大笔试部分。)

计量:

 实证研究计划+早大笔试(参见早大笔试部分)。

 赵老师举例生动,而且融合了自己的理解,对于我这样的从0学起计量的同学可能犯的认知上的低级错误非常理解,解释疑问时切中要害!

 陈老师对各个领域的研究计划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问题,第二次的研究计划也多亏了陈老师的答疑,才让我对自己的模型有了基本的构思。

 但以上一切建立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第一期计量课时,我经常不看教科书就去上课,越来越跟不上,后来挂了一桥的面试正是咎由自取;第二期计量课做到课前看完指定章节,再加上森田果和知乎,课上的效率就提高了许多,在没有听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时问老师。

早大班:

 包括早大过去问和早大知识点整理。大班有模考!排名!发榜!领卷子!由于早大每次都是考试最早的谢谢奥

冬天一桥班:

 针对一桥的大题与难题,老大整理知识点并予以补充。上黑板做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讨论的时候好像只有自己是外国人。冬天一桥班有模考!排名!发榜!领卷子!物超所值!!!看着老大白老师和同学们华山论剑,非常刺激自己的学习动力。最后一节课(YA TI)一定要去,切记。

夏天东大一桥班:

包括东大公共过去问,东大经研过去问,知识点补充。没有模考:(老大讲题极快,尤其是东大公共,即使做完题,我仍然需要上课前看一遍题目才能跟得上老大的速度。所以我选择(拖到)最后一天做作业。虽然我自己很早就决定了不考东大经研,但东大班的氛围有时让人充满动力,有时又让人十分焦躁。【按自己的pace走就好了。】---周同学

  1. 研究计划:

流程:确定方向->确定题目->被老大撕掉->回炉重造->被老大撕掉->……->得到题目的ok->动笔->被老大撕掉->……->OK!

第一个省略号:最痛苦、最漫长,尽早准备为佳。

 第一期时我的研究计划说实话现在已经不太记得自己研究了什么,是自己不熟悉的题目,第一次见到的计量模型,先行研究整整一叠纸。第二期时我选择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题目,由于是自己熟悉的主题,因此面试时即使被问到了没准备的题目也不怕没话说;而且面试的时候更自然。

 第二个省略号:即使一次OK也不能掉以轻心!OK后,要确保自己完全弄懂自己在写什么,和自己的计量模型,否则小心和我一样自食恶果:C

  1. 各个学校备考

早大

 笔试:早大的过去问每年难易程度层次不齐,很难把握;乍一看题目很陌生,实际考点非常简单基础;计算量很大;今年夏天开始出现了计量大题以及较难的宏观题。

 也就是说,早大笔试的时候突发情况比较多,可能突然非常难,也可能遇到计算量极大极大的情况,建议抱着“我做不出他也做不出”的心态努力作答。由于第一期我的ERE挤进了S(最后一名),因此很犹豫是否要用     ERE成绩出早大笔试。老大的建议是:如果笔试能答80%以上,就用笔试出(如果笔试成绩好有利于面试)。

 面试:“早大的面试是所有学校中最难的”,今年夏天的早大一如既往秉承了这句话;

 多参加老大的模拟面试,并且不要怕老大的压力面试,也建议至少用日语和老大完整的面一次。( 最后一周准备面试时,我把总结出来的计量知识点、研究计划以及一般性问题全部写在小纸条上,装了满满一个袋子让大家抓阄儿。抓到哪个问题就自己回答,比狼人好玩多了(笑)。)

一桥

 笔试:小黄书果然还是建议烂熟于胸;

 历年来一桥宏观选择考点分布非常广,因此老大补充的知识点中金融学财政学均有所涉及;但今年一桥微观出现了惨无人道的变革(……)。

 面试:一桥的教授们更着重于研究计划本身的内容、手法,而非一般性问题。

东大公共

 有关东大公共的报名course选择:分为经济政策、国际公共政策、法政策、和一个program。由于我自己本科学的交通海运相关,因此在提交的学习计划中着重写了自己对日本公共交通的兴趣,并想学习国际交通公共政策。报名的时候,在四个course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国际公共政策。准考证下来后,才发现大家都选择的经济政策!由于笔试科目仍然选择的是经济学,与选择经济政策的大家考的是同一张卷子。

 笔试:往年宏观以不定项选择为主,包括经济时政、数据等;后期受同学启发发现《福田慎一》中不少日本以及美国的经济形势早以数据表格等出现过了;今年夏天的东大公共笔试也与往年不同,论述题占整张卷子的大部分分值,总体而言考点简单了,但对学生的日语能力要求高了。

 面试:围绕提交的学习计划给自己编一个完整的人生故事(志望动机,大学想学什么,将来进路等);如果有着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那么笔试答经济学,而报考非经济政策的course也是可以的;我参考董沁前辈的经验帖以及网络上报考国际公共政策course的日本人历年来被问到过的问题,总结了问题清单并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认为准备算是充分,可是面试后自己的感觉很糟糕。老师问的确实涉及一些专业问题(交通和国际时政相关的问题),但并非很难。而面试时由于自己日语水平的限制以及背稿的弊病,无法切中要点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绕回自己的稿子上去。结束后与同学讨论,觉得自己有一个自己故事的全貌(IMAGE)说不定更能灵活应对东大公共无法捉摸的面试。

  1. 分享两句话:

一切从定义出发!

听老大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