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一桥经研,早大经研,横国经研

【个人背景】

 本科在帝都五环开外的一个211理工科大学念的管理专业。在大二时的校选课上选修了日语。本来只是觉得学门外语挺有趣的,上完一学期觉得不甘心只学个半吊子,再加上想开拓下视野,就这么单纯地萌生了来日本留学的想法。

 虽然有拖延症,但好在留学这个决定下得不算太晚,勉强在大学期间把N1和托福的证书准备好了。尽管N1低分飘过,托福也不到90,也还算是为我之后专业课的备考减轻了一些负担。在此也想对那些希望在短时间内考上理想的大学院的同学们说,请尽量在集中复习专业知识的备考期之前准备好语言成绩,不要最后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关于经济学的基础,不能说是完全零基础,在大二的时候上过宏微观和计量,不过那时候没想过以后会转经济,也就当成一门普通的基础课去学,学完也都还给老师了。尤其计量,马马虎虎学了一学期,等快考试一复习,就傻眼了。虽然最后过了,但从此听到计量我还是一阵反感......嗯,此处为下文关于计量的学习做个铺垫。

【关于报塾】

 报塾真的是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刚来日本那两个月,我先是自己看了神取和福田的マクロ入門,然而觉得效率不高,做起题来更感觉是两回事。而我又迫切地想在半年内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所以觉得自己坚决不能盲目地学习,不能浪费了时间还要假装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于是就决定找个靠谱的塾,能让自己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考上理想的大学院。当时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沐刃的介绍,觉得跟着这个塾上个日本知名大学肯定没问题。于是在一个夜晚,跑到池袋,实地考察了塾,感受到浓烈的学习氛围,有些心动,回家考虑了几天,就报了名。

【备考经历】

 10月份开始上课,开始的一两周我自以为看过一遍书,老大既然从零开始讲,那我应该轻松跟着学就行。然而事实证明,我如果一直按照前两周的状态备考的话,可能结果就会比较难看...这个时候,塾里浓烈的学习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会有坐在边上的同学问我问题,于是我从一系列「发现自己答不上来」和「发现自己题根本没做到这里」中,发现自己正在远离理想的学校。于是危机意识让我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

一、主课

 首先主课的内容,都是核心,每次四个小时的时间一定要高度集中(不过老大讲课确实有水平,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想不集中都难)。主课上完我通常会选择不回家,在附近的图书馆或是咖啡馆学习。到了之后马上打开笔记复习,上完课立刻复习一遍的效果比较好。如果日后出现题不会做,或者看了答案还是懵的症状,其实都是主课内容没有完全消化的结果。

 每周日或周四的习题讲解也非常重要,我基本上每次都有来,一直到后期,来的人逐渐变少,我还是会带着问题过来。这里也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因为一个小问题可能代表了你某一块知识点的不足。习题讲解是一个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机会,白主任和小涵老师真的会很耐心地去解释每一个地方。每次在讲解之前,我会先整理好这几天遇到的问题,尽量把一个知识点上的问题放到一起问,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二、计量课

 隔了这么长,终于到了前面铺垫的计量。如果还是当年那个并不打算转经济,并且对计量厌恶至极的我,一定看到计量这门辅助课考虑都不会考虑。但是既然坚定了想考个一类大学,并且也认识到了计量在学习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之后,我还是决定直面自己的痛处,开始从头学习这门课程,然而到后来各种做过去问,准备笔试,还是在计量的学习上懈怠了。这就让后来的面试准备变得充满压力和紧张感。总之研究计划想写实证研究,或是想考早大的同学,计量一定要做到基础知识牢固掌握,自己研究计划中用的模型,方法真正理解。

三、早大班

 早大的出愿时间比大部分学校早了差不多一个月,早大班也在10月份就开课了。前期先是早大过去问的讲解和知识点的总结。一定要做了题来听课,这样在发现自己做错了,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才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也能更清晰地记得这一块知识点。

 12月开始就是模拟考了,当场发榜排名的确是个非常刺激的过程,以至于到后来我也就...看开了(大概这是一种锻炼心态的手段...)。まあ,结果不重要,反正即使到后来模考近几年变难的题目,很多答不上来,我也还是兴致勃勃地听紧接着的讲解。毕竟通过考试发现问题,学习解题思路才是重点。

四、一桥班

 因为听说冬天一桥只要十几个人,而塾里又是人才济济,我就只是抱着学习知识的心态参加了一桥班。果然难度一下子提升,看着身边的几个同学迅速领会老大的意思,并且可以和老大讨论和提出问题时,真的怀疑,不,是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智商...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自己的要求会提高,也会努力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考试】

早大

笔试:

 早大的笔试分为专业知识和小论文。专业知识的考试上来就是大题,且一向没有套路,有时候计算量更是可怕,还好早大班模考的时候已经领教过了,在考试中碰到了也不至于很慌。不过早大是最早考试的一所学校,所以第一次上考场还是不免感到有些不适应,比如我这次考试花了很多时间在前面的微观题上,以至于到后面的宏观剩的时间不多了,直接有几题空着...还好最后的计量题基本都是计量课上讲过的类型,我看了看宏观的大题之后,就选择了先跳过做计量。虽然上午交掉那张空了好几题的答卷,下午的小论文已经不想写了,但是第一次考试还是想完整地走一遍。还好这么想了,小论文拿到题,全是早大班上押中的...当时就想,应该再准备充分点的啊...

面试:

 由于早大面试喜欢问计量,有不少教授还很严格,所以笔试成绩刚公布,老大就安排了预约制的模拟面试。因为自己写的是环境,知道早大环境的教授都很难应对,面试还是十分没有把握的。所以模拟面试我不管有没有预约,基本都去听了。多听听老大会问什么,也算是一种准备面试材料的方法。到了考试当天,传说中非常可怕的有村老师竟然一点没刁难我,没有问计量也没上黑板做题,就问了些基本问题,再稍微说了说研究计划,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一桥

笔试:

 今年冬天一桥的笔试题并不算难,尤其是我平时模考都看了一眼就想放弃的大题,这次分成了6,7个小问,循序渐进,不会让人一下就没有思路。做几个小问下来你就会明白出题老师想考你的是什么。选择题依旧像夏天的前辈们所说,会有以上选项都不对之类的选项出现。

面试:

 一桥写环境基本就会被山下老师面到了。老师先是把基本问题,比如志望动机,研究计划まとめ让你自己说一遍,然后就开始关于研究计划提问了。研究计划真的会问得非常细,比如为什么你做这个研究要选这个模型,数据的获取,研究的经济学意义,总之非常考察你在研究上的学习成果的积累以及自己的思考。

横国

笔试:

 我大概是为数不多的没用ERE出笔试的人之一。其实到后来看到自己报的这几个学校竞争这么大,挺后悔没报个ERE保底的。横国的题倒是一向按照套路出的,难度也不会太大,不过因为以往塾里笔试每次都只过2,3个人,这也就表示你基本得答对百分之九十。横国的题量也不少,要在两个小时内做完并保证高准确率,更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考场上的细心。

面试:

 横国的笔面是在同一天。听说上午的面试对用ERE出的同学,教授都特别温柔,而下午用笔试出的就...而今年冬天好像倒过来了,下午短短十分钟的面试,两个教授都态度特别好,横国的志愿理由书上写不了数式,他们就很耐心地听我解释模型。面完让我感觉是三个学校中面试体验最好的...

【最后】

 最后特别感谢这几个月一起约着刷题,讨论问题的塾里的同学,大家一起学习真的很有动力,也很有助于减压。也要感谢当初做出转经济,报塾,报考学校这一系列决定的自己。这大概是我继高考之后再一次这么忘我地学习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特别充实。最后祝大家也能坚定自己的想法,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