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
在2019年夏季的考试中,我申请了六所学校,东大,东大公共,一桥,庆应,阪大以及东工大。之所以申请了这么多学校,主要原因是我对自己的学习程度以及应试能力的不了解。最后的结果是除了庆应其他学校都合格了。
个人背景
首先谈谈我个人的标化成绩吧。我的JLPT N1是147/180,托福是95点,学部的通算GPA是3.62/4。这样的成绩在综合评定中可能会有稍稍的优势,但是总体而言,标化成绩只是锦上添花。由于因为我个人是在日本读的本科,在日语口语方面,尤其是面试口语中相较于一般的国内过来的同学会有一些优势。所以,国内本科的同学在就读塾之前,一定要练好日语口语。其次我的本科专业是经营,在本科课程中就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宏观微观,并且在学部的zemi中修习了金融教授的zemi,这些经历可能也会对面试有一定的影响。
准备阶段
我准备日本大学院的经济学入试是相对比较晚的。在2019年3月我才报名了沐刃。其中日语我并未刻意的准备,N1也是在学部二三年级的时候考出的成绩。至于托福,我是从四月进入塾学习之后才开始正式准备的(典型的反面教材)。并且在四月底,五月中,六月初考了三次托福。这也拖慢了我的研究计划的进程。
报名课程
由于我并非经济学本科出身,对经济学知识只有非常浅显的认知,且我的数学水平也在学部阶段一落千丈。所以,在夏季备考中,我报名了沐刃的所有主课和辅助课。
备考阶段4-6月
在4-6月中,主要学习的是主课以及ere课程,同时在冲刺前期班当中,通过理论的精读和早大的过去问来磨练自身的做题能力以及确认自己的应试水平。并且,在这个阶段,通过计量课和数学课来补足主课中以及研究计划写作中所需要的专业水平。
在第一个月的学习当中,能够基本掌握微观的知识点,同时ere课的大量过去问也能够弥补复习主课中讲到或者没讲到的知识点,并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这时候,我认识到了,ere课对于零基础或者是自学基础的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课。因为ere课的题目往往介于学部二三年级的水平。这也是一般大学院的大部分普通题目的难度(个人感觉)。在通过ere课的学习,不仅能再一次复习主课的知识点,还能够练习自己的做题能力(对于我这种懒癌真的是太友好了,回家就摸鱼)。同时冲刺前期课程也在模块化的学习更为精深的知识。
在五月份的学习中。我进一步的学习了宏观的知识,不过相较于微观的知识,宏观更能称得上的是文科。因为会有大量需要背的知识点。同时ere课的过去问当中,宏观问题往往伴随着非常多的定理,准则,etc. 不过这些问题,在白老师的讲解以及老大的ere补充讲解中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冲刺前期班中也会出现数次早大过去问的模拟笔试。由于笔试成绩是会发榜的,这时候也能知道自己在塾内大概是一个什么档次,从个人经验来看,发榜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自己的方式。(哪怕发榜在后面也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又或者是改变自己的报考方式。)
在六月份的学习中。整个塾的氛围一般就是为了早大而准备,因为我个人没有报考早大,所以也没法很详细地说明早大的准备流程。在六月份的主课中,主课内容讲到了博弈论,独占等等更为常见的例子。并且在ere的练习题的辅助下,一般而言,在三个月的充分学习之下,是能够掌握MARCH等级的大学院的入试问题。同时,冲刺前期也在这时候落幕,不得不说,早大的过去问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学习了大题应该如何解题(不过在2018年冬季开始,早大的难度就开始上升,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之后的过去问可能会较难,并且有一定的计量问题,这也是在各大大学院中比较独特的)。
备考阶段7-8月
在7月的学习当中,我们正式结束的主课的课程学习,并进入了过去问阶段。在过去问阶段,我个人认为选择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加上辅助课的学习后,选择听完全部的过去问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根据前三个月的学习,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之后,再在七月份开始过去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在冲刺后期班的课程中,则会学习到更高高深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同时这些知识一般是介于学部和大学院的层次,这时候的学习内容通常没有参考书可供参考,主要依靠老大的讲解来学习。在另一方面,七月份也是绝大多数大学院出愿的时候。通过前三个月的学习以及模拟考的排名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报考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建议一般同学们只需要报考三到四个即可,像我就是报的太多,同时报考目标应拉开层次)。我是在七月开始写研究计划的,这属于比较晚的,不建议大家也拖到七月份再写,应该在六月初或者中旬开始研究计划的开题个写作。具体的研究计划写作我在后面详细说明。
8月,我基本集中在过去问的练习以及吸收讲解中的重要考点和解题思路。在听讲解前,先做一遍题目,这虽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没能很好的做到,有不少题目都是听完讲解再做的,这也导致了我在过去问阶段并未能很好地再一次巩固基础。(例如,局所非饱和性这个知识点,我就在东大经研的笔试中未能得到分数。)同时,冲刺后期班的课程中,也会学习到一些非常高深复杂的模型。对于这些模型,虽然考试中不是很常见,但一旦出现就是非常重要的拉分店,对于目标东大一桥的同学,请务必在听完课之后,自己再多次推导这些模型的解题过程。
研究计划
我是在七月初开始研究计划的写作,相较于身边的其他同学,可谓是非常之晚得了。同时因为。阪大的出愿截至在七月中旬,我满打满算都只有两周左右时间来完成研究计划的初稿。
在这两周中,我花了五天时间左右来阅读各种论文(大方向实在六月下旬定的,劳动经济学。)。同时,我也搜索了各类数据库,并参考了有兴趣的论文的数据库。大概在总计一周的时间中,我定下了具体的方向以及数据库来源(人口经济学,国家统计局)。并在下一周中赶工赶出来了这篇研究计划并出愿了阪大。不过我也在八月底的阪大面试中吃到了赶工的苦头。在之后东大等校的出愿中,我又花了一周的时间,参加了三到四次研究计划讨论会,并参加了至少一次赵老师的计量对策的研究计划讨论会之后。我几乎更换了我所有的先行文献,并修改了各种细节,最终确定下来了终稿,并提交了。同时这份终稿也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的东大以及一桥的面试。因为相对来说比较严密,连贯且具有可行性。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希望同学们能够至少留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写研究计划,并且多参加研究计划讨论会。因为很多问题只有老师能够一眼看出并且给你比较好的方向来修改,靠自己冥思苦想并没有什么效率。
模拟面试
不必强行在把研究计划弄透之后再去参加模拟面试,只需要先准备一套能说服自己的理论说明和计量手法说明之后就可以参加了。在模拟面试的过程中,更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研究计划的薄弱点,基于这些薄弱点来重点准备,同时准备一套能够说服人的理论根据。在最后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话,真实的面试中也不会有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