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横浜国立大学大学院国际社会科学府经济学专攻

 

 说是经验帖,其实是我真实的经历+个人的一些看法,经验这种东西本身也就因人而异,适用于一个人的东西,换个人就不一定适合。而且考上了的人写的东西,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幸存者偏差,有时候并不是这样做是对的,只是这样做运气好没死而已(说的就是我)。一路走来,心里五味陈杂,有经历很复杂的本科,考研失利时的艰难抉择,也有12月时候一度差点弃疗。最终能去到一梯队中觉得最适合自己的一桥大学,也算是开心中带着点别的复杂心情。现在写的这些文字,如果能为后来人提供些许帮助,我就很满意了。

はじめに

 本科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托福89分,N1至今仍是94分的残念状态。最终合格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横滨国立大学经济专攻。我主要写的是我关于一桥的备考,毕竟我并没有准备其他学校,所以对其他学校了解并不多。关于为什么会读经济,是因为经济本来就是高考后想读的专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仰慕985的名气,家人的希望,电子科大毕业的亲戚的推荐,最终进了一所工科大学。不过我倒一直觉得比起冷冰冰的机器,我对人怎么思考,人面对抉择时怎么做出选择这样的问题比较感兴趣,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一桥大学面试时老师问为什么跨专业到经济来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回答的,各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是本音。

 国内考研的一志愿是同济大学,但是最终没过笔试线,摆在面前的选择是接受调剂去某双非一本院校,再考一年,或者出国。考研成绩出来之后的一整个月,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恰逢那个时候,朋友圈里出了一位一桥的修士。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那时出国这个选项刚摆上台面3天时间而已。她跟我很详细的介绍了日本留学和沐刃经济塾,综合考虑下我觉得是比较适合我的。

参考书目

 备考流程比较长,所以还是先说书吧

 微观:神曲道宏和武偎慎一的小黄书是必备的,塾里上课的部分都跟着做一遍,小黄书的题完全掌握的话,一桥的微观部分就差不多了。另外我比较推荐スーパー過去問,题非常基础,讲解和归纳也很多。スーパー宏观那本我也用的也比较多,挺不错的。

 宏观:大部分人用的福田慎一的书,但是我其实因为11月实在忙不过来了,所以福田的书基本没翻开过。时间不像我这么紧的朋友,我还是建议福田看一遍的,公认的“写得好”的教科书。我大部分时候是用的塾里的宏观笔记和斋藤那本很厚的书。斋藤曾经是一桥的命题老师,他出题的平成26年的两套试卷,是一桥史上最难,做过的人几乎都留下了心理阴影。一桥的宏观出题范围大致就是斋藤那本书的范围(不废话吗他自己写的书),特点是知识点特别多范围无比广,所以我的策略是塾里讲过的我会去对着书看下,没讲过的就不看了,毕竟什么都顾就等于什么都不顾。考早大的话会需要笹倉那本书,我虽然买了,但是也是一次也没翻开过。

 计量:我其实是推荐山本勲+西山的,山本那本书是真的可以救命的,比如就救了我命,用非常简洁是个人就能看懂的语言告诉你各个模型是做什么的,然后要怎么操作,几乎就是一本计量操作说明书一样的书。通读一遍能很快明白自己的研究计划需要用哪个模型,然后再去找西山那本书里对应的章节精读一下,学会那个模型。西山的书是标准教材,所以内部有大量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扩展,对于初学者并不是特别友好。所以还是本着什么都顾等于什么都不顾的原则,我只看了用到的操作变数那节,山本倒是花了两天时间在地铁上迅速翻完了,收获颇多。

备考流程

 从三月初放弃调剂就算正式开始准备了,首先是托福和N1,整个3到7月都在准备语言考试。中间也买过曼昆的宏微观教材,但是内部都是文字说明,数学的演示和证明是相对比较少的,语言考试也比较紧张所以没看多久就放弃了。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曼昆的教材,我只能说看个人适合吧,我是不喜欢大段的文字描述的,几行简洁的数学公式,画个图,我都理解得更快一些。4月的时候不知道脑袋被哪道门夹了还去报了一个GMAT考试,事后证明完全无用,而且为了准备这个巨难的考试导致我N1和托福的时间都被压缩了,最终都受到了影响,可以说是完全的净亏。

 我的日语是大四的时候因为感兴趣去学的,大四确实也比较闲所以想学门语言。报了个培训班,0基础开始学了七个多月就去考了N2,当时完全抱着考着玩的心态去的,毕竟年底要考研,N2证书对我来说不过就是半年学习的一个证明而已。当时也没想到最后N2过了,而也是因为有N2,考研失利的时候多了来日本一条路。所以我跟很多大一大二就考过了N1的同学不同,我属于半路出家,不是因为想来日本留学所以考JLPT,而已因为有JLPT成绩才考虑了来日本留学这条路。所以我日语其实并不好,到现在仍在尽力补救中。

 而英语则是因为有考研备考的经历,所以托福只准备了一个月左右,当然也因为那毫无用处的GMAT考试压缩了我的时间。作文只准备了2天,最后得了17分,严重拖了我的后后腿。不过从1月开始,本来是为了考研复试而准备的英语口语倒是在后来一桥的大学院面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是在一款APP上找的东南亚老师上网课,8个月的时间里我基本保持每周四到五节口语课的强度,网课老师其实也是良莠不齐,所以我只约那几位欧美留学回来的老师,虽然有一定口音,但是英语已经算得上是非常流利。最开始只能选那种角色扮演的课照着文本读,半年后就基本只约自由会话了,会跟老师聊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也算是紧张学习里的一种调剂了。

 所以我现在经常想,如果当时不是因为感兴趣学了日语考了N2,我不会选择来日本。如果不是当时练了口语,以那时的英语或者日语的口语水平去大学院面试,可能也就死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尽自己所能多学点东西吧,以后说不定会在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派上用场。

 考了托福和N1(虽然没考过)后来了日本,7到9月我是在日本读的短期日语学校。因为我决定出国的三月已经很晚了,七月生来不及了所以我选择的是短加长的模式,十月才转为拿在留的长期生。当然也因为7月的时候我没有再留,所以其实那两个半月我是什么都做不了的。那个时候我买了神曲道宏和小黄书自学。在十月塾开课之前微观部分是自学完成了,宏观部分没有自学一下很可惜,否则后面我可能少很多麻烦,后面会说。这里我是墙裂推荐在塾开课之前自学微观的神曲道宏和小黄书,宏观的福田慎一的,进塾之后课程会无比密集,很容易脱节, 而往往脱节就再难回来,比如我,宏观因为没自学差点死在11,12月的交叉点。

 九月23日的时候回国换签证,本来是9月30日就能拿到签证的,但是说我交的我爸的在职证明是四月开的,已经超过了三个月所以不行,我就这样错过了国庆节前最后一次递签。而等我最终拿到签证的时候已经是10月19日,塾里开课三周了。

 10月20号刚下飞机的那半个月,基本是一种活着都困难的状态,寄住在朋友家,每天办网办手机卡找房子,迁入迁出,水电气开通等等各种杂事一边跑,一边还要每天去塾里补前三周的课。同时塾里冲刺班的模拟考陆陆续续已经开始,每次虽然很尽力的看书,但还是不出意外在最开始几次模考光荣垫了底。我的各种杂事直到11月中下旬才算是基本结束,从而进入相对安定的学习状态。而那时,塾里主课已经快结束,一桥出愿只剩三周了。微观在前几次惨不忍睹的模拟考之后的还相对稳定地进入前十名。但是一进宏观,就彻底傻眼了。我这期的宏观主课是压缩进两周讲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课就没了。当然我也没了,课上做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抄笔记机器,课下也没时间看,微观结束才半个月就进入了宏观模考。我选择了弃考,本来是想尽快补上进度的,但是新的东西不停加入,这里那里就又要补,短暂的四次宏观模考缺席之后立马又进入了早大模考,因为宏观依旧还是什么都不会,所以前五次的模考我又缺席了。那个时候我已经全面脱节掉队了,甚至萌生了放弃这一期,下期再战的想法。

 割喉割到断,这个时间点(11月底12月初),研究计划又来了。当时忙于追宏观的进度,研究计划字面意思的什么也没做,直到距离一桥出愿还有一周的12月9日,我,开始着手准备研究计划了。那一周在电车上看完了30多篇英文文献和神林龙老师的书,大致形成了一个想法,然后按照格式做了那个研究计划的表交到塾里批改。距离出愿还有三天的13日我交的表,光荣被撕(就是说这个题目不能写)。熬夜两天后改出来的版本我拿着去研究计划讨论会,然后又被怼得满头包,当时的心情只能用绝望两个字形容。直到出愿已经开始两天后的17日晚上,我才最终拿出一个老大觉得还行的版本,开始着手动笔写了。通宵了两晚之后,于出愿截止前一天完成并立马邮送出去。那半个月,通宵了四天,其他时候每天晚上睡四五个小时左右,早上七点半就要起床去语校。心情可以说是灰暗到极点,也开始怀疑这么仓促写出来的东西会不会在后面面试被问死。

 所以是万不能学我的,研究计划必须要提前至少一个半月开始准备,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到很细致,否则会给后面的面试埋下巨大的隐患。有很多人因为没有完全弄明白先行研究的机制,结果在自己的研究计划里出现绕不过的硬伤,也有很多人对用到的计量手法没有完全搞明白,所以模型里也出现了硬伤。而这些在后面的面试里是非常致命的,可能会直接导致你就挂了。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认真搞懂先行研究的机制还有自己所用到的模型。不要好高骛远,或者追求标新立异去碰一些自己不懂的东西。把一个很简单的事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大学院面试也就足够合格了。搞个复杂的东西弄得一塌糊涂,不如脚踏实地做好一件简单的事。

 12月底的时候已经几近弃疗,不过抱着报名费两个3万不能浪费的心情,还是艰难地续着命。那时已经缺席了一个月的模拟考重新再回去考时,却非常意外地97分考了第一名。虽然心里明白不过是运气好考到的都是会的而已,不过内心里还是放平了许多。现在看来那次模拟考也算是一个转折点了,情况没有好转太多,心情却变了许多,开始觉得认真学习就一定会在将来获得回报。后面的四十多天就基本是一成不变的电车上做题,下午晚上塾里上课,晚上10点半回屋再看看笔记睡觉的状态。

 到1月底最后几次模拟考的时候,我就基本已经适应了大学院的考试,各种题型也都见过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1月末的时候学到索罗模型觉得这该是天花板了,而仅仅两个月后,我觉得一桥的考试索罗可能是最简单的一道题了,遇到一定最先写那种。总之按部就班走完塾里所有流程过后,真实上了考场之后,就发现所有题都是见过的,没有任何一道题是毫无头绪的。尤其微观大题更是前几年的原题,几乎完全没有改,所以宏观那页看了10秒钟就放弃宏观去做微观了,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宏观考了什么。出了考场仔细回想一下,所有该做的都做了,即使考不上也没什么后悔的了。

 一桥的特色是笔试放榜的第二就要立即面试,所以笔试完了之后虽然不知道是否能过,我就按照已经过了来准备了。因为有听到一个说法是即使选了英语面试,一桥的老师也可能中途要求用日语进行面试,所以后来我又把所有面试材料做了日语版本。那十天我的工作量其实丝毫不低于准备笔试。塾里每天的模拟面试我都去了,包括早大那边的模拟面试我也去旁听了。每次模拟面试完,我会把问到的问题总结下来,后来陆陆续续积累了五六十个问题。我把这些问题做了几张表交给在大学里教英语的小姨,请她每天晚上再来进行半个小时的模拟面试,力求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准备好。同时因为备考英语口语也有近半年没说了,借着这个过程也重温了一下。在那十天时间里我进行了接近20次模拟面试,这个过程我觉得是非常有用的,我在实际面试中被问到的所有问题,都是之前模拟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很多关于研究计划的问题,如果当时没在模拟面试里被问到,那可能现场就被问懵了。所以这里我墙裂推荐,塾里模拟面试一定每次都要去。有时候确实会被怼得一头包(比如数次被怼得怀疑人生的我),但是绝对是有收获得。丢点面子没什么大碍,模拟面试里面问出来的很多问题,最后你会发现是救命的。

 一桥面试的前一天,中午放榜发现自己过了,也就激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立马被笔试过面试挂的恐惧所包围。下午去塾里听了一堂很重要的一桥面试课,回来又准备了四个多小时问题。到11点时候在小姨那里模拟面试已经接近意识模糊,只觉得嘴在动,说出去的话立马没了印象。可即使这样,完了之后仍觉得担心各个地方出现问题又准备了四个小时才睡。面试当天在电车上最后再完整看了一遍接近16页手写的面试材料,也就不再看了,所有的细节都已经在脑海里了。

 一桥的面试后面会说,出来的时候,感觉就像燃尽了体内最后一点能量,回屋倒头就睡10个小时。半夜1点睡醒的时候,仔细想了想,笔试我做到了会的题全部都保证做对,面试也没想到有什么聊爆的点,照照镜子看了看发迹线,也觉得这一年我尽力了,无论结果如果都再没任何后悔。

 一桥面试完了之后的一周横滨国立我是一点没准备的,面试也直接用的之前准备的一桥面试稿日语版(虽然在一桥完全没有用到)。横滨国立的要求并不低,但是一桥的要求还是高出很多。同一套材料,不过换了日语来说,其实也没有出太大问题。

 这就是我的备考流程了,前半段准备语言考试,自学微观部分,后半段在塾里。我是墙裂建议来日本之前学好语言,托福尽量到90分以上,虽然也有46分托福合格一桥的先例,但是一桥合格者,托福平均分都是80左右。记忆里当时一桥模拟面试,一屋子所有人,没有托福低于79分的。一桥是一梯队学校唯一不要日语成绩的,自然英语成绩就很重要,面试会被问到托福成绩。至于日语,来了日本之后语校学日语会很慢,加上塾会占掉所有空余时间,所以基本也是没时间学日语的。

 塾开课之后一定要按照塾的进度来走,塾的课程安排是超超超密集的,自己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当时我每天自己的时间几乎只存在于每天乘电车的两个小时,我几乎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在电车上完成的)塾里一旦掉队,再追上是非常困难的。

关于塾

 首先我可没收塾一分钱2333,传火完全发自真心。一方面我会来日本留学一半的原因是沐刃塾,被我那个朋友传了火,而我在塾里的几个月,心态确实发生了挺大变化。塾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现在如果有人跟我说目标是GMARCH(无意冒犯),我会劝说那没必要来沐刃塾,交那么多钱来找罪受,那么高强度的训练下最终就为了考GMARCH我觉得是非常不划算的。GMARCH校可能就一个或者两个大题,不到一桥选择题的难度。而一桥有20个选择题(全日本唯一考选择题的学校)和一个6到10问的大题。同样2小时完卷,对比是不言自喻的。而如果你的目标是第一或者第二梯队的学校,那沐刃塾一定是最佳选择。

 我是在主课上听老大说相声产生对经济学更加浓厚的兴趣,后来在冲刺班末尾学的各种进阶博弈论和动态宏观模型让我更加产生了深挖学习的兴趣。而准备研究计划书的过程里,我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学术研究应该是个什么标准。蒙混过关的东西在塾里的质询里是过不了关的,我去听的模拟面试次数很多,我见了很多的人模拟面试被问得完全自尊崩塌。这其实并不夸张,来模拟面试的人是越来越少的,不停地有人中途退出,直到最后的模拟面试还会有人被问得呆站着一句话说不出。而到了最后经历无数言语上的暴打依旧坚挺的人,一般都合格了。塾里的模拟考试其实是难于实际的考试的,塾里的模拟面试其实也是难于真正见日本教授的。所以一直坚持在塾里的一波人,最后甚至形成了某种革命友谊。

 塾的合格率什么的不用我来传火,搜一搜都能知道。我是觉得在塾里的几个月时间我逐渐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在塾里我发现了那种历经艰辛才能获得一点点进步的带着苦涩的成就感,那种把众多的线连在一起,并最终前进一小步的难以言喻的喜悦。也多亏了那个谢了顶的男人,告诉了我治学是一件非常严谨但又带着自身乐趣的事。

 关于报什么课。主课前两个月宏微观课程肯定要上,后面的课程是各种过去问我墙裂建议也报上。很多没搞懂的东西,做题做着做着就会了,而且去听下讲也能发现一些新的视角新的方向。还有一些想法错误,但是结果碰巧正确的东西也能得以改正。如果目标一梯队学校,冲刺班一定要全部跟着上完。冲刺班有各个部分的深讲还有模拟考,讲解的部分会涉及各种名字都没听过的理论和模型。而模拟考则是查漏补缺,并调整心态,了解自身情况。模拟考每次会排名,并黑板挂名字,慢慢地就会有一种竞争意识,因为身边坐的都是有力竞争者,自己跟他们的差别是很重要的指标。第一次模拟考的时候110人,最后一次模拟考30人,也是一个不停有人跳车的过程。还是那句话,塾里能坚持坐到最后一天,你合格了大半。计量课的话,本科学过计量的可以自学,没学过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去上比较好。实际用到的其实是统计学+计量学。统计学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本科没学过统计学我甚至建议塾里开课前把统计也自学下。而我本科学过统计,大物实验里学过计量经济学一半的内容,包括最小二乘,最尤法,多重回归等等,最后经过考虑还是老实交了学费。ERE课我是没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活着都已经很艰辛,再报一门ERE我可能就原地去世了。ERE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并能学到不少实用的半成品(考场上不用推可以直接用的公式),考ERE的不一定上课,上课的不一定考ERE,可以自己考虑报不报。

关于一桥笔试和面试

 先说笔试,一桥大学的笔试是所有学校除了东大最难的,10道微观选择,10道宏观选择,宏微观大题二选一。这样的题量百分之95的人是做不完题的,这就需要你对于题型非常熟练才行,第一遍看完题就应该知道是个什么套路要怎么入手,并以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选答案。一桥的微观题,运算量非常大,基础不好的人和运算慢的人,笔试都是过不了的。而如果一个题第三遍看完还没有思路,那这道题就应该放弃了,没有多的时间再来看了。在已经知道微观大题是做过的原题的前提下,我也是按照老大的要求,70分钟做选择题,没做完也要进大题来做的。到70分钟时剩三个选择题没做完,花了40分钟做了大题6问中的5个才倒回去做完了剩下三个选择题。大题第5问不难,但是是一道论述,我预感到文字量会很大,考虑到还有三个选择题没做,我选择了放弃。考试的策略非常重要,对学校考试模式的了解也非常重要,之前主课过去问环节做了并精讲了10套一桥过去问,并模拟考了4套,我对一桥笔试的模式是非常了解了,什么位置会出现一个什么手感的题这种。所以正式考试的时候基本就是发挥平时训练的成果,按照程式走了一遍,没有意外情况发生。

 一桥的面试是所有学校中最长的,一般会有25到30分钟,这当中会问得特别细致,语校老师听说我面试要面30分钟时都觉得不可思议。关于志望动机,一定不要随口瞎掰,说突发奇想就是想来这种不要说,喜欢日本的动漫音乐明星什么的尽量少说,来旅游就行了没必要读修士。说到仰慕学校时一定要说具体是什么点吸引了自己(比如一桥特有的seminar制度,图书馆很棒,校园很有历史感这种),说到想学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说具体哪个点吸引了你,说想跟哪个老师的时候也要说这个老师什么特质吸引了你。总之凡事皆要有理由,而面试官最关心这些理由。他们会容忍你在研究计划书里犯的一些小错误,但是如果你让面试官觉得你做事没有自己想法只是随大流,那你挂了。所以你要精心的准备面试稿,并反复设想如果自己是坐在对面的面试官,听到这样一段叙述时是如何考量眼前这个人的。我不是说要去精心地编一个故事,而是说关于自己的诸多故事中,要尽力拼出一个自己的全貌,并让老师觉得这是一个自己愿意收的学生。我本科在辩论队里待了四年,学到的很重要的东西也是即使同样的内容,也可以发掘出各种方法去让听到的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自信,元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同时注意自己的音量,发音,咬字。这些细节的东西都是要花时间去打磨的。

 附我被问到的问题:失礼进场坐下后,日语跟老师说:我日语英语都准备了。老师说既然选了英语那就英语面试吧。接着就是志望动机,将来进路,本科学的工科为什么要转来经济,为什么选一桥,先行研究总结,自己模型总结七连please explain。我听得一愣一愣,平复了下心绪,一口气说了5,6分钟全部说完。接着针对研究计划的模型细问,角标什么意思,每项什么意思,数据怎么来,多少样本,操作变数怎么选的,为什么它可以当操作变数。其中提到了几个漏洞也是模拟面试中被塾里陆老师发现的,如果没去模拟面试的话我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漏洞。一一回答之后,老师问本科成绩单,说看到有Matlab这门课问我会用matlab吗。我说大一学的忘得差不多了,需要复习(没准备过这个问题,说的实话)。一桥还是挺看重本科成绩单的,本科学过高数三大门(线代微积分概率论)会有加分,学过软件比如matlab这种会有加分。反之如果没有数学或者计量课程可能会被问怎么学的数学和计量,有可能挂黑板(解释模型那里也可能被挂黑板,但是我没遇到)。然后经济学怎么学的,看了谁的书,用了谁的练习册。还有托福成绩,阅读多少分,我说89没考好,老师说不差了,我说只是跟我的朋友同学比,他们都是100多的。最后问了经济来源,进了学校想跟谁,有没有认识的人在一桥。就出来了。

 我是觉得除了几个问题没听懂老师的英语发音,让他多问了几遍之外,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平静中23分钟就结束了。最后我是同一批中第一个出来的,为此还担心了挺久。考一桥还是需要有干货的,既然日语成绩都不要了,中间各个环节处理不好都是会挂的。

最后

 回顾过去一年掉下的数不尽的头发,无数熬过的夜晚,最后还算是有一个交代。中间虽然数次想过放弃,不过还算是坚持到了最后。我从高中开始可不是什么乖学生,反而一直是老师父母眼中的问题少年,打游戏翘课搞乐队搞社团。因为成绩不差,他们给了我足够的自由,我也基本没因为生活而操过什么心,但我却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本科虽然进入了985学校,在校的几年时光却完全投入了社团,乐队,兼职和游戏上,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复杂。本科毕业那年我很迷茫,在实习仅一周后我就确定了工作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之后转向了考研。在考研一志愿落榜之后我也是经过了很艰难的思想斗争才最终放弃了调剂校转向出国。最终在苦修一般的考研考修生活中,我觉得我认清了自我。自由不等于放纵,我在考研之前的近十年间是非常放纵的,而我却经常觉得非常迷茫,没有什么束缚,却觉得什么也做不了。后来我才明白,自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是真正认清自己,并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力。只有严格的自律,并不停反省自己,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所以我把“自律,自省,自由”当作是自己的格言。

 我的经历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如果能对在看的你产生一些帮助,那我会觉得无比荣幸。毕竟我也是在诸多前人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们的帮助,对我来说无比宝贵。  

 附我的联系方式:QQ 645022810,微信soul_GHY,我会尽力帮助还在备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