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大阪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写在前面:

 说实话其实本来不想写经验贴的,毕竟最后的结果和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不太一致,也感觉自己并不是能指导他人的立场。考虑到自己的情况,4月期结束只合了阪大,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不过最终还是决定写一下,毕竟写一写也对和我类似境遇的同学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算是对塾和老大的一种回报。

个人状况:

 美国本科,UCLA 金融精算数学专业。专业课方面数学,概率,统计,初级宏微观,GAME,基本上都在本科学过,但是因为毕业了有一段时间了,大抵学过的都忘得差不多,比零基础的同学强不了太多。语言方面上塾前的12月过了N1,上塾期间家考裸考了一次托福102分。

 乍一眼看上去好像十分挺唬人的背景,但是GPA血低以及没和本科教授套磁拿不到推荐信这两个直接断送了我本期大半的一梯队校。

报考情况:

 东大公共,一桥,京大,阪大,早大经研。

 结果东大公共、京大书类直接挂,一桥笔试过面试挂(挂的理由大概率是笔试分低),阪大合,早大在写文时点书类过面试未知。

书类选考:

 首先我必须写一下今年的书类选考,塾内又称摸奖,花3W报名费抽一个面试名额。在这期疫情影响下,除了一桥庆应外的一梯队校统一采用了摸奖。

 本身在书类出结果之前,按照各种流言,我对自己书类过还是很自信的,结果东大京大书类直接挂了。虽然老大觉得选取标准比较迷有一定运气成分,但是根据我自身情况和合格同学的情况对比,大致上也有一些可以确定的部分。

 总结一下,我觉得书类选考的几项指标排序一下是:

 GPA(绩点)>出身校>研究计划>专业背景>语言成绩(达标)。还有个推荐信比较未知。

 我个人来说,出身校专业背景语言成绩肯定都没有问题,研究计划书也比较有自信,那必然是我3.0都不到GPA拉了后腿,事后和合格同学了解了一下,合格的同学基本都是国内一流高校,绩点不低于3.5,基本上GPA应该是和欧美标准看齐的。

 所以如果看这篇经验谈的有同样欧美背景的同学,如果你的GPA也和我一样捉急,请放弃幻想专心准备笔试。

※补充:关于欧美学校的申请文件

 毕业证明书:普通的transcript即可,一般transcript都记录了学位名称和获得日期,成绩单和学位证明书可以并用。

 托福成绩:有很多学校英语教学大学毕业者不需要提供托福成绩,我所知的有庆应,早大,东大公共,京大,阪大。东大经研,一桥一般,九大,横国问了教务以后必须要托福。不需要托福的学校会在募集要项注明,没写的一般就是要。

塾内课程:

 个人是所有课程拉满,也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拉满,可能乍看之下拉满以后的日程表过于魔鬼(实际上的确也很魔鬼),但是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也不是無理的。

  1. 主课

 我个人认为主课是重中之重,其他的摸一摸都可以接受,主课一点也不能摸,不要缺课,缺课第一时间补上,作业必做。

 知识点阶段,老大的笔记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是浓缩下来的精华,主课知识点教学质量我认为完爆绝大多数美国本科经济学课程。课上很多简化版的例题,听课的时候可能不会注意,进入到过去问模拟考阶段回去看,全是反复考过的过去问经典真题简化,“真正”吃透主课笔记可以应对百分之七十的笔试题。

 过去问真题阶段,一定不要不做题来上课,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浪费了这套题。有价值的题做一套少一套,在没做的情况下听题,会形成一种假的懂了的错觉,轻则要再多措三五遍才能掌握这个题型,重则像我一样假的懂了导致一桥笔试大题明明做过很简单很弱智但是错了,最终导致挂掉前功尽弃。

  1. ERE

 很多经验贴,以及老大白主任都会说,ERE很简单很基础,实际上ERE的题本身一点也不简单,ERE简单是简单在实际ERE考试的时候大部分题反复出,刷题多了甚至直接默写答案,但是如果上ERE不是为了刷题考ERE而是为了笔试,那还是需要正视ERE课,尤其是考一桥,ERE学好了约等于一桥笔试学好了。

 一桥最拉开差距的就是做选择题的速度,你一小时做完做准选择题,一小时做一题大题,怎么都能磨出一半的分,那一桥就稳了;要是选择题做个一个半小时还三五题拿不准,剩下不到半小时做大题,上来人就慌了,题也没时间仔细看抬笔就写,结果抓着一道超级难题搞半天一分不得,其实另外一题完全可以全对的情况不在少数,最后自然挂了。

 回到ERE,练一桥选择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做ERE,掐表做ERE选择题时间甚至比一桥大题还紧,如果能在时间内达到ERE S的水平,一桥选择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不过个人觉得,如果不打算真实去考ERE,ERE题不适宜多刷,毕竟ERE题型基础重复多,刷多了形成刻板影响不说,还容易形成迷之自信。

  1. 冲刺班

 个人认为冲刺班模拟考试的意义大于课的内容本身,害怕模拟考害怕名字挂黑板的同学其实一半算白报。我们这期可能因为疫情,冲刺班模拟考试比往年人少的多,但是最终坚持来考模拟考的笔试都合了,很多没来过的笔试就挂了,就这么简单。

 上冲刺班之前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就是因为菜因为不会我才来上课,冲刺班模拟考,讲义里面,基本上不会见到见过的题,要是题题都能初见就搞定我来这上课干嘛?想通这一点,就比较容易克服焦虑情绪。

 其次,适当攻难题,甚至战略性放弃难题。冲刺班里面会出现很多十分奇形怪状的一桥东大过去问,尤其是一般均衡和GAME这种找齐均衡解的题,老师做也得搞几个小时。就算现在懂了,这道题懂了,考场上换个题,大概率还是做不出来的。宏观大模型,答案写出来一眼望去两页纸都不够写,到了考场上哪个关键步骤一忘,照样白学。

 今年因为东大没有笔试,所以我没有做过东大的题,但是东大以外的学校,把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掌握了笔试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1. 研究计划指导

 今年4月期开始,塾内(为了避免实证研究计划内卷)隆重推出了理论研究计划指导课(然而因为老大劝退太厉害导致报名人数少的可怜),我十分荣幸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这一期理论课我个人认为是所有课里最值的课,老大亏本全程精品小班教学外加辅导。课的内容以第一期标准来看完成度十分高了,每个领域的入门知识点讲解,可以报考的学校老师教材介绍,经典论文领读,完整上下来可以说初步接触了经济学的最前沿领域。不过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排课顺序和出愿截止的问题,导致还没讲到最后的拍卖和契约理论就已经必须确定选题,导致理论课同学还是在同一个方向内卷,不过有了这期经验改革之后的理论研究计划指导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研究计划本身不要产生过大的畏惧情绪,这个东西,虽然必须,但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切忌能力不足的前提下追求新奇怪难,大部分人最后其实拿出的都没什么意思,但是只要没有太大硬伤,不太可能因为研究计划挂。

 理论研究计划,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理论课的同学大多数都在研究计划上花费了不少时间,我自己甚至耽误了很多主课学习。理论研究计划,老大开课前反复强调,要英语和数学好才能选理论。我个人最终感受是,英语是必不可缺的,数学可以稍微妥协一些。理论研究计划最大的难关在于选题,选题之前需要阅读专业书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刷大量的论文来决定选题,这个阶段必须要英语阅读能力过关。数学方面,与其说是写理论需要很难得数学,不如说要让老师相信这个研究计划是你自己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经得起推敲的数学背景来支撑,实际上写作和选题过程中,对于模型具体的推导和构筑,是不用掌握也没法掌握的。用老大的话说,模型都能看懂自己都能做出来,也没必要去上学了,直接毕业了。另外,其实选题过程中可以选择性避开自己不擅长的数学。

 我个人在决定选题的时候,顺序是:首先按照老大的书单,去书店翻一下对应的专业书,挑了几本国贸几本产组的入门书,其实不用买那么多,各自买一本读一下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尤其是不用尝试彻底搞懂搞明白里面的数学。然后去ideas(经济学论文网站),搜索关键词,找两篇先尝试读一下。我选题是产组方向,搜索的关键词是firm,innovation,competition这些。找到一两篇有兴趣有参考价值的论文以后,看他的参考文献list,去看他引用的论文,然后在顺着共同引用的文章顺藤摸瓜,最后敲定10篇左右的先行研究,然后筛选,定题。

 理论的优势是竞争小,一梯队校教授多名气也大,定题之前虽然难,但是定题以后成文很快,同时一梯队校间泛用性广,一篇研究计划可以出很多学校。同时,其实理论课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主课没涉及,但是其实是一桥东大大题难题超纲题的考题范围。产组,契约理论,拍卖这些相当于我理论课冲刺后期班加起来学了两遍。如果能在某一个方向敲定选题写出研究计划,那其实这个方向的笔试也可以说是完全掌握了,对一梯队校的笔试也有很大帮助。

 理论当然也有不少劣势。一是英语水平是必须必要的,不然无从下手,其次是上理论写理论,大概率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计量。本身早大笔试会有一题计量,入学后继续理论方向也是很有挑战,听说前辈基本上入学都转计量了,这样的话就需要再补课或者自学计量。解决方式就是,考上了以后写一篇经验贴然后报名福利课补课计量没错我就在干这个。

写在最后

 人不一定要一直拼搏,但在该努力的时候总该加把劲儿,一咬牙就过去了。决定来沐刃塾上课,最关键的就是要相信塾的课程,相信老大。虽然学费并不便宜,但是你交的钱都没有浪费,都能学到货真价实的知识。老大可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目标并不是单纯是收了钱想方设法找个学校让你去上,而是收了钱让你学了知识以后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一个符合自己能力甚至高于自己能力的学校。换句话说,这个塾不是为那些认为来上课报了名交了钱就高枕无忧自动合格的人准备的。只要坚持跟着塾的进度走,一定可以有一个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