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大阪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个人背景&考学情况总结

 某双非一本日语专业(GPA3.81),辅修金融学(GPA3.6),N1 175,托福96。原20年4月生因疫情未能赴日,在家自学一年,21年4月开始上塾,除数学外课程拉满。7月初庆应面试挂,9月合一桥阪大,考学生涯结束。

 我的背景是放在塾里属于是一抓一大把的水平,不上不下:双非,跨专业,经济学(几乎等于0的)自学程度。甚至大学期间根本没有学过高数、统计、概率论等基础科目。一开始语言上还有点信心、开塾之后发现还远远有更优秀的人在...

 幸好笔试面前,一切背景差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本次考学回忆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时间轴、笔试面试经验、杂谈。

时间轴

 ~20.4 语言准备

 20.4-20.11 疫情,在家自学。

 20.11.30 赴日

 20.12-21.2.28 重刷托福。同时把数学和概率论重新整理学习了一遍。

 21.3-4 微观一般均衡之前的部分总结整理。

 21.4-5 开始上塾。5月底写出来第一稿研究计划书。出庆应。

 21.5-7 考学前期:课程拉满,正常跟进度。

 21.7.11 庆应考试。笔试合面试挂。其他学校出愿。

 21.7-8 备考后期:冲刺一桥阪大。

 21.9 合格一桥阪大,结束考学。

前期准备(20.4-21.4)

 我的前期准备的跨度可能是最长的。大学茫然度过两年,因为喜欢日语每天也学得很开心,到大三开始直面现实的时候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了。一通分析后:①虽然喜欢日语,但日语一条路走到头是万万不行的。②自认学习和理解能力还不错,对什么都不抵触,可以考虑跨专业。③国内考研,卷不过。④家里经济方面没有问题。⑤又菜又想进大厂,那就只能刷学历重开。⑥欧美申请制、双非+跨专业难度极大。综合考虑,决定赴日留学。

 于是开始在网上搜寻情报(一些不知天高地厚地搜索:东大修士 怎么申请)。看到贴吧里沐刃经济塾前辈的经验贴,进一步了解后其实没花费太多时间就敲定了沐刃。一个是日本无论哪个专业都很难找到沐刃塾这样一个稳定向一流大学院固定输入学生的塾了,合格率的数字摆在那里,确实很有信服力。二是我本人很清楚自己自学是铁定不行的,沐刃的鬼schedule和竞争气氛才能拖着我跟上进度,学费里我一半甚至都是为了这个气氛交的(比较看个人性格哈,只是我这种懒人有一些自知之明...)。

 决定进路(赴日留学)和辅助工具(塾)之后,前期就按照塾的建议准备语言。

 日语:大学主修日语加上喜爱,学习还是比较积极的。大二考下N1(160+),大四闲着没事又刷了一下到175。(本来是陪朋友顺道去考的,后来发现有一个近期的日语成绩会比较稳妥,比如正在写这篇帖子的时候得到了今年冬季一桥要求20年2月后的考试成绩的消息)。

 托福:总共考了三次托福,对英语尤其是输出项过于抗拒,靠RL刷出来一个过得去的分数就作罢。

 此外,在一开始也写到,本意是20年4月,我的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即赴日考学,但因突如其来的疫情长久搁置,塾虽然给我们这些困在国内的考生准备了一些线上课,但效果自然比不上大部队,只能说是对经济学的内容有了一些了解。不过语言已经解决的同学还是比较建议提前预习的。来塾之后发现过去一年自己瞎琢磨还是有一定效果,一年前觉得极其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这次课上一讲就能融会贯通的,经济学也是需要积累沉淀的吧。不过看太难的也没用,因为看了就忘了(经验谈)。

 另,没有数学(微分积分)、统计学和概率论等基础知识的纯小白,强烈建议把老大写在官网的相关书籍(我本人看的是優しく学べるシリーズ)认真学一遍,日语没问题的话绝对可以学明白,比国内的天书好啃多了。如果学卡壳了可以看一些视频(比如油管主ヨビノリ,鄙人统计学的再生父母)转换一下,有时候很快就能攻克了。经济学用到的数学知识既不难也不深,如果基础扎实了①学习会轻松许多,笔试错误率更低②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不那么抽象了。

 考学前期(21.4-21.7)

 虽然已经把自己的水平从0基础改为自学程度了,但进塾开课果然还是每节课脑子都被塞得不留空隙。课程内容充实紧凑,上一节课就好像打了一个小boss,我还蛮喜欢这种填补知识点的快感(一些抖M...)。主课留的作业基本是小黄书内容和几道过去问组成的讲义。在家自习的一年小黄书已经翻来覆去写了两三遍了,所以作业上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可能0基础的同学会比较辛苦一些。(第一次写的时候也是抓耳挠腮完全get不到题意。)

 冲刺班前期:白老师,我的圣母玛利亚。冲刺班前期跟着主课的内容,梳理+拔高,对我来说是最充实、有用、性价比高的一门辅助课。由于东大和京大纷纷改为书类选考,剩下的学校其实不会考一些偏难怪的问题,冲刺班前期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覆盖大部分(甚至到最后的是一段时间还需要回来翻看冲刺前的笔记),而且难度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主课听完之后有些忘记或者搞不太懂的逻辑,冲刺前立刻续上,白老师再以不同角度讲解一遍,理解的深度和记忆度又增加了,我个人觉得是非常科学且舒适的一种学习方式。

 ERE:在家里闲的一年没事干就把老大发那个知识点别对应的ERE题目的表格打印下来对照刷了一遍。这期ERE课程对我来说是复习+答疑的课程。尽管还是有诸多再听一遍也不会套路的知识点,我还是每节课一半时间都在跑神...由此可见战线拉太长也不一件好事,缺乏紧张感。

 研究计划指导:这门辅助课从研究计划方向和工具两个方面介绍吧。

 方向:研究计划我想是大部分同学都头疼的一件事情吧。比较幸运赶上了老大本期重磅推出的介绍各研究分野的视频课!!受益匪浅。一开始也真的是对什么都不了解,一片茫然,冬天看了部医疗韩剧,正好经济学也有研究这方面的,那就写医疗吧!って急急忙忙买了些书→看视频课→把想考的大学院的教授的相关论文(题目)扫了一眼→确定题目→和老大相谈题目被毙→修改题目→第二次相谈可以写→急忙赶着出庆应,5月底三徹写出了研究计划第一稿→交给老大后修改→第二稿成稿。此后报考的所有大学院都是在此稿的基础上增删而成。

 在上老大视频课之前我已经看完了一本医疗相关的入门书,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上视频课发现老大也是按照这个套路进行讲解的。虽然不深但是方方面面都有介绍到。比如养老金相关可以研究什么,介護相关又可以研究什么,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深挖,算是找题的一个效率方式。但是定题后一定要找老大相谈!!!从性价比来说,由老大把关题目的选择速度完成研究计划专心准备笔试要比死扣一个奇奇怪怪的题目艰难前行划算的多。而且刚接触经济学的小白遇到的所谓难题,老大看过的众多书籍/论文里很可能就有轻松解决的idea,放宽心大胆寻求意见是上上策。

 工具:由于我是写实证的,这里也仅介绍实证研究计划的工具:计量。大学时期虽没有上过计量的课程,但被双学位的老师默认已经修过且被逼用stata写report交作业,期间痛苦难耐,加之之后自学毫不见成效,关于计量的相关回忆只能以痛苦两个字以概括。说实话即便是现在我也觉得自己的计量水平一团糟,尽管老大统计计量两手抓,课程的强度和深度从客观来看也完全足够,但抵不住有一些人(我)天生和计量相性不和啊...!

 不过一开始老大和白老师就说过在有笔试的学校备考中、一篇普普的研究计划完全不会拖你的后腿。没有必要尽善尽美,还是应以笔试备考为中心。(此处指我等背景一般的普通人,优秀的同学请有选择性阅读)。

考学后期:

 庆应考试前后压力过大,面试挂了后直接发烧睡了两三天。后期班的知识讲解课程上都不太在状态,加之一开始就预设题目会非常困难所以写讲义多抱着抵触心理,上课跑神的跑神睡觉的睡觉,效果不佳。但毕竟一桥阪大时不时会出一些宏观大模型和game,我认为还是上了比较稳妥(这次只是碰巧没出而已)。

 本次一共出了五个研究科:东大经研(书类挂)、东大公共(书类挂)、庆应经研(面试挂)、一桥经研(合)、阪大经研(合)。

 先说东大的两个:和小伙伴们比较分析了一下排出我认为书类选考的优先级:经济学/数学相关GPA>出身校>研究计划>语言/其他。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实力不足,无缘东大。

 庆应:今年庆应缩招,笔试就挂了一大部分,幸运进了面试但由于太紧张,和教授们交流时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状态不对(讲话畏畏缩缩、不切题、没有深挖话题浅浅浮于表面),果然挂(也可能和缩招有关)。

 阪大:笔试一上来就跳坑........着了魔一样在微观基础题绊倒。宏观一道大题据说是过去问简单改了改但正好讲这套过去问的主课因为考完庆应发烧翘掉了,之后也没用心去补(我还一直单纯以为塾里跳过这套没讲orz)。考完十分沮丧,竟也稀里糊涂进了面试。面试问的大多是step1的问题,十分钟不到就结束了,也没面出个所以然。

 一桥:一桥今年笔试蛮简单的,中等水平,在塾里接受四个月训(折)练(磨)之后实战基本没卡壳,顺畅答完,自己感觉还是比较稳的。面试30分钟,多是研究计划的挖掘。我觉得只要是自己写的,把自己的逻辑和一些细节问题弄清楚了就问题不大。问什么答什么就好,我甚至没有写面试稿,列了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point以防止逻辑混乱。面试过程中老师没给reaction还是有点慌,幸好最后无事合格。谢谢一阪捞我上岸。ps:zoom面是可以看研究计划原稿的。

杂谈

 我算是心态不太好的一类考生。既没有大佬们的余裕也不甘心躺平来年再战,简单来说就是人菜瘾大。因为没有报保底校,从5月末出愿以来每天都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缺乏食欲,对其他事情也没有兴趣,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在脑补没有考上学还要再来一期的痛苦。虽然在塾里参加模拟考试的排名并不算差,但毕竟没有人能保证100%就能上岸。这小半年的考学很大程度上是在锻炼我的抗压能力。

 自小到大在国内的考学中没有遇到特别大的挫折,高考时懵懵懂懂,未曾真实理解到自己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句话的内涵,反而没什么压力。大学毕业,自己选择出国留学,自己规划了未来的路径,自己开始独自生活后才第一次完全理解“自己责任”这个词。考学过程中因为崩溃父母也多次劝我回国考公或者安排工作,但我想即便是这次放弃回国了,只要我追求的东西没有变,以后的人生中必定还会遇到类似的灰暗的时期,届时难道不只是重播历史吗。四个月里,每一页笔记、每一次模考发榜、深夜和同学的讨论、三徹完成的研究计划、甚至是无用的泪水、与塞在楼梯间的狭窄天空相伴的短暂时光,独自一人沉默的通学,都在确实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经历四个月的捶打,庆应的失意,最终反而有些释怀了,我想哪怕是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也不会像自己想象中那么懊悔吧。

 君の夢が叶うのは誰のおかげじゃないぜ、風の強い日を選んで走ってき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