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前言
我于2020年10月进沐刃经济塾开始学习经济学,在2021年12月有幸合格了京都大学MBA。这一年间经济学知识的积累与深入,以及心智上的历练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能和很多其他考上的同学不太一样,我的考试战线较长,但持续一年下来,其实只考了三个研究科,分别是一桥经研、庆应经研和京大MBA。每一次失败都给我很大的冲击和教训。再加上考前可以拿到的有关京大MBA的备考资讯太少(想必是老大给考上关西学校的能人前辈们福利不够!),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志愿这三个学校,特别是京大MBA的同学们一些合格经验以及失败经验上的参考。不过这仅是我一家之言,学习方法本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再者我考前也看了听了不少前辈经验的,看的时候想着这绝不可能是我,然而该吃亏的地方还得自己吃了才能长教训(吐烟)。
首先谈一下背景,我本科毕业于东南沿海某985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专业,大学四年心有旁骛,沉浸享乐拥抱自由,偏科严重,某些基础课程(宏微观+高数)挂得一塌糊涂,甚至高数补考不合一而再补。晃眼四年决定来日本留学,一是因为绩点不好看欧美很难申到好学校;二是想学经济,欧美申请制转专业比较困难(虽最后兜兜转转又回经营,不过这算后话了);三是虽然日语零基础但语言学校可以让我缓冲一下刚到异国求学的压力。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看似坚定,实则稀里糊涂地踏上了到日本的求学之路。那个时候的我还年轻,不知道日语经济零基础没有英语成绩的三无菜鸡竟能来日本留学学经济这命运般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掀桌)
关于课程
塾里开的几门课程的介绍我想已无需多言。就我考的三个学校来看,个人认为从课程知识点与考试内容的匹配度排序是 主课 > 冲刺前 > ERE > 冲刺后。(因为我ERE的课没怎么听,所以对其把握可能有偏误,但我一位合了多所学校選び放題的好友说,ERE成绩最后虽然没有用上,但是为了这个考试刷了不少题,这对之后各大学院考试帮助还是挺大的)。
主课的内容是根基,老大讲课风趣生动,深入浅出,在他的课堂上,同学或许会产生“经济学有趣好懂东大舍我其谁”的错觉。老大为了照顾在座经济学小白的大多数,将很多晦涩的逻辑用浅显易懂的例子解释出来。前文所说的“错觉”是否真的是错觉,关键就在于能否从他简化了的生动例子中理解到背后深层的逻辑。这一步并不容易,但冲刺前课程就可以帮助我们推进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冲刺前讲授的内容才是真正经济学内涵的开始,知识开始抽象,但也就是这些抽象的东西在掌握后,便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也逐渐游刃有余。这个时候再回头去看主课笔记,会发现这些看似随意的例子每一个都十分严密且精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大讲义价值千金!
这里分享一个很笨但我很受用的复习办法,在后期对知识框架与细节的把握十分有帮助,这就是默写笔记。无论是主课还是冲刺班,知识点层层推进(这里记笔记的方式很关键,这些递进和演变的经纬大部分老大在课堂上是用嘴介绍,而没有写在板书上,所以很可能不会被我们记下来,回头看主课笔记就会误认为知识点零散,从而不知道前后两个板块的逻辑关联,我是在听第二次主课的时候才将这些知识点缝合起来的)。在记住框架后,默写笔记就顺理成章了。在默写笔记中可以发现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疏漏,同时对题设条件更加敏感,这样不仅做题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自己错题的错因是什么。复习后期我在做套题前,不时就开一页空白笔记开始默写主课笔记和冲刺后的模型来热身。默写不会烧脑,一些容易自我满足的同学(如我)还会因为能完整默写出来产生一种已经把知识降伏的掌控感从而缓解焦虑。
关于学校
<一桥冬季——错给的爱收不回来>
一桥经研我考了两次,2020冬季本不打算考的,因为决心要上两期,第一期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偷懒留了很多余地。后面听从了陆老师的建议,说且不管这一期是否打算考,最好报一个学校,不仅可以体验一下考试氛围,同时也可以一直鞭策自己。果然在出愿了一桥后,我的学习态度大逆转。最初基础没有打好第一期课直到最后都学得很吃力,但就是因为出愿了一桥我才没有产生“要不先算了,下一期我一定好好活”这样的想法。结果竟十分幸运地合格了笔试,最后想是因为笔试成绩不够好和日语听力口语实在不行无法和老师很好地交流无缘一桥。但是第一期的花的心思和功夫已经刻入DNA,这让我第二期的学习才可以有条不紊地慢慢展开。
在冬季一桥的备考中有一个插曲。12月初,是一桥冬季出愿快截止和N1考试的时间,此时我被研究计划搞得焦头烂额无法顾及其他。当把研究计划准备好后,距离N1考试只剩不到一周。本来日语就差,一周极限刷题也没能把我捞起来,最后几分之差没有合格。这让次年的出愿十分被动,也是我最后只考了三个学校的直接原因。同学可以不哀之但务必要鉴之!!语言成绩尤其是日语成绩是重中之重!!
<庆应经研——把我们骗过去杀>
冬季一桥的失败在预想之中所以并没有带给我很大打击,甚至因为自知学得一塌糊涂笔试还能合格产生了莫名自信。没有日语成绩为了出愿庆应重新考了托福,阅读听力考场上出了很大失误分数很低但总分79算是勉强够用,之后就把学习重心放到了经济学的学习上。
庆应经研是少有的需要提前联系教授的经研科,教授的回复会对之后的面试起到关键作用。我较早就给教授发送了首封邮件,附上了研究计划书和CV,教授在当天下午就给了我较积极的回信(双脚开始离地);而后在塾里的某一次考庆应同学的会议上,知道了塾里给那位教授套瓷的同学除了我还有三四个,但教授只给了我一个人回信(逐渐升天在东京上空盘旋);在后几次的往年真题模拟考试排名都能稳在前两位(我冲出亚洲,飞向宇宙)。我想,就往年塾里的录取人数来看,笔试稳了!教授给了我回复,面试不能说稳那也比其他人稳啊!四舍五入,庆应稳了!
然后就都知道了,庆应笔试突然改革,考场上打开卷子竟找不到题写,结果可想而知。我头一次体会到如此深刻的无力和自责,虽说笔试改革属于不可控事件,但塾里依然有笔试合格的同学,我甚至没有争取到去见教授的机会。当时我给教授回信时信誓旦旦地说会为了合格笔试努力学习。脸疼。所以在这里扼腕呼吁,切勿用模拟考的成绩对标实战,模拟考得好或许可以说如果你那一年参加就能考上,但不能说明下一年你参加就能考上,或许往年考的你恰好掌握,而今年就会考到你的盲区,反之亦然。备考期间一刻都不能放松。庆应的备考状态理想的我:必须支棱起来,XX教授不收摸鱼的学生!实际的我:偷偷躺平然后辜负所有人…果然,刘慈欣所说“所有超然脱俗的思想都会怦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一点不假! (?
同时梅开二度。夏季庆应备考和N1备考再次重合,我一直是单线性选手,两手抓怕两手空,所以在庆应必合的飘飘然迷魂阵下战略放弃N1,这也成为了后面无法参加早大书类的直接原因。同学勿哀之(我活该)但务必要鉴之!!语言成绩尤其是日语成绩是重中之重!!
<一桥夏季——负心大学,还我6万!>
在考一桥前,我曾在酒后(其实是在清醒的时候)和朋友扬言,一桥那么实在的学校不多了,只要努力就能考上,没考上就是学得还不够,这次闭着眼都…(羞愧)。关于一桥笔试前辈们的经验分享已经非常完善,这里就不献拙了。由于前期的积累,笔试合格也在预料之中。面试我过多地侧重在了研究计划书里的繁杂的计量手法,数据选取等一些功能性的准备上,而忽略了研究计划的根本,即这个研究计划的意义,这部分只做了粗浅的准备没有挖掘。但就是这意义及其延伸的意义,让我被教授追问得无力招架。这里痛心呼吁,务必参加每一次模拟面试,特别是老大的,排除万难也要参加。面试前一晚我本有一场老大的模拟面试,但因为实在太困和老大请假而痛失最后被捞的机会,之后的面经复盘上,我说了我的回答老大当即就指出了错误,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当然面试的失败不单单是因为教授的犀利追问,分析下来导致落榜的另一原因应该是我的成绩单上的高数一挂再挂的“彩头”。或许是因为本科母校的经济学算小有名气,副面教授在和我寒暄了一下本科学校后,也就是我在被主面教授进行意义攻击时,他一直在细细翻看我的书类材料。然后问了我为什么高数成绩那么多,虽然解释了,但似乎并没有把他说服。之后老大也给我再看了面试的打分指标里明确写明了有成绩单一项。我猜测这个本科成绩单并不是一个单独算分的项,取决于面试你的教授是否发现了你的成绩单里的突出优势或劣势,我就在成绩单这里露了大怯。本科补考或者重修成绩不能够覆盖的大学的同学们谨慎挂科。
和一桥和解是不可能的(…),但一桥是专业实力非常强势的顶尖学校,且地理位置位于首都圈,虽说没缘分,不过我依然认为它实在是很实在(据说坂大更实,但我没考坂大就不做比较了),大家尽管出愿,只要肯努力且坚持,都是有很大机会可以合格的。
<京大MBA——在隆冬,不要忘记,自己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在几次不如意后,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不知道该把原因归结到哪里,恨自己考运不佳,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产生怀疑。京大MBA我属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备考心态也有了巨大转变,背景和自己差不多的朋友全都合格京大经济书类还免面试了,为什么我还在考T。T?(还不是因为没有N1!)至此我之前的锐气荡然无存,从生理到心理人都很难松弛,对京大报以敬畏之心,谨小慎微地复习,保持紧张状态直到考前最后一刻。
京大MBA的特色除了上午专业知识的考试下午还有一场小论文的考试,两次考试的题量都非常大,下午小论文更甚。上午的经济学考试用老大的话说是需要拿到试卷后不假思索开始默写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把题做完。
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每年名词解释都会出题并且占比不小。这是我考前面的学校时从未遇到的题型,所以需要特别准备。没有捷径,只能靠背。出于担心在考前几天才突击的话考场上一时紧张我很可能会忘记,这种悔恨足以让我在考场上崩心态。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我在考前两个月就开始背名词解释(两个月的日常就是一边默写名词解释一边骂一桥(咳)。《ミクロ経済学の力》的最后有名词索引部分,我从中勾选了70多个进行重点记忆,宏观背了神户往年真题近50个和自己找一些重点补充了20多个。前一个月在背,后一个月每天轮番默写。微观名词解释大部分和做过的题有关,所以就是熟知的知识点用日语总结一下而已。宏观的名词解释很棘手,篇幅更长,做题很少遇到,要背熟只能靠时间磨。后面做MBA历年真题时只要不是超纲的概率统计论的名词解释基本都能写出来了。
其次是在做题时发现经营学科的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学科的经济学教授的即便是同一个知识点出题思路和重点不太一样。京大MBA的部分论述题非常眼熟,后面发现在老大的历年真题精选套题里出现过同样的题,来自早大商。所以为了熟悉经营学科侧重的经济学重点,我也把早大商的往年经济学部分的考题都拿出来做了一遍。顺带一提,我认为主课的历年真题精选课甚至比前面的授课更有价值,知识可以靠自己看书自学,在其他塾也能听懂,但这套真题精选横向以知识点板块进行分章别类,纵向每一章节的题目编排从简至繁,说繁但其实也都是基础题,覆盖了各个大学院历年经典题型。可以说是沐刃开塾多年对经济学研究科考试的经验的集大成。市面上再难以找到比这更适合备考的习题册了,题量虽大,但常做常新。
最后就是京大MBA自己的真题,我先是自己做一遍,老大讲解的时候过一遍,之后重做一遍,考前一晚又着重看了一次错题。现在看来,这一步花费的时间精力不是最多的,但却是在这次考试里带给我了最直接的反馈。因为今年的题目出得非常基础,宏观四舍五入可以说全是往年原题,微观有几道题相对较偏但也不是完全陌生。京大的题目有几年给的条件模棱两可,需要想他是要考我们什么,通过“揣测圣意”来判断他某个没有提起的默认条件(比如是否是变动汇率制)。去年的题题量一如既往地大,且问题古怪,计算量也极大,我做题时深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度很绝望觉得他们不打算招学经济的学生,以去年的合格分数线和经济学试卷的难度,我怀疑去年用经济考的合格人数应该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所以猜想会不会就是因为去年招收的经济学的同学太少了所以今年的题才如此简单。如果要说有什么笔试合格的捷径的话,那我认为就是反复消化真题,做真题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考学路径。
下午的小论文考试只有失败经验分享。我犯了糊涂,先入为主地认为给了英语阅读材料,那必然也是用英语回答,所以一直准备英文写作,考前才知道是要用日语写小论文整个傻眼。英语阅读训练我把去年考的英语材料摘选的那本英文书看了,想着运气好的话他今年还考这本书上的其他章节,没考的话也算是复习一些MBA专业词汇。但拜我破碎的日语写作所赐,读懂了写不出又有何用。本以为这次考试要栽在小论文上,想来应该是前面经济学的专业题答得还可以把自己捞起来了,实属侥幸。建议之后志愿京大MBA的同学在小论文上多花心思,小论文考试题目虽然不难,但对手不仅有母语日语的日本人,还有每天都在做日语论文写作训练的经营学类考生。除去今年,京大MBA经济部分的出题趋势是越来越难,只有保证小论文得一个不拖后腿的分数,才能够期待经济学考试帮自己突出重围。
对比一下三所学校的题的区别,庆应题抽象,一桥题高深,京大MBA题量大还有点偏。京大考学难点一是招收的人数少,二是题量计算量大,且微观会出现很偏的陌生知识点,三是对于学经济的同学来说,小论文考试处于劣势,如果是上午选择经营或者会计考卷的同学写下午的小论文就非常轻松。不过这个劣势是相互的,上午的专业知识考试里,经济和数学的评分标准很明确,只要熟练掌握知识很容易拿高分,而其他经营会计等科目的专业考核就是论文写作,评分标准暧昧,拿高分不易这也是他们的不利。在下午小论文的考试上我被同桌男生拿到卷子思考片刻便下笔如有神的姿态震摄,感觉我即刻完蛋,但最后还是合格了,所以大家平常心,战略上对京大敬畏,战术上大可藐视同桌(。
写在最后
塾里的空气散发着酵母的味道,我从进塾到合格体重增了不止几斤。这一年经济学重组我的思维,渗透我的生活,指引我未来的走向。
出结果的时候我正在爬山,信号不好还没流量,没等我进入京大页面微信就收到了好友的发给我的合格消息。那一瞬间,一直以来的不解,恐惧,无助,怀疑,委屈,不甘都伴随哈出的热气消失在山谷里,我终于回归了平静。
最后同学们备考期间多多注意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及时向外寻求帮助,与父母,老师,朋友,前辈保持沟通。在反复自我辩驳亦或钻牛角尖的时候,也许他们一句话就能让你茅塞顿开,停止内耗。很感谢这些人,每次与他们聊天,我都像一株被浇灌的植物。
我对着现在窗外的东京初雪许愿,衷心地祝愿正在考学或准备考学的同学付出的努力都如被雪压断的树枝一样掷地有声,合格梦校。
不要向逆境低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