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大阪大学经济研究科

个人情况

     我出身于上海某211语专业,GPA3.5,TOEFL80+,N1 147。大学期间曾转过一次专业。大一在信息工程专业就读时曾学过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知识,大二出于对日本文化的热爱转入日语系。本科阶段曾选修过微观宏观经济学的专业课,但完全没有接触过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前期准

     作为一名日专生,我已早早在大三上学期便已拿下N1,之后便开始死磕英语,终于于212月通过网考取得了托福86分的成绩后认为80+应该够用便作罢。然后我本来是214语言学校入学,却因为疫情整整耽误了一年。不过幸好214月期和10月期塾里开了网课,通过为时不长的两个月的主课和ERE辅助课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国内学的微观宏观经济知识跟日本大学院考试要求的知识点还是区别很大的。比如说博弈论在国内经济学的专业课里几乎是被忽略的知识点,而在日本大学院考试中却是非常重要的难点之一。除此之外,虽然一直因疫情原因迟迟无法赴日,但出于转专业跨考的危机感,为了弥补跟经济学专业本科出身同学的差距,在21年上网课的同时我也在自学神取道宏的「ミクロ経済学の力」、以及刷沐刃老师推荐的小黄书和公务员スーパー過去問上的题,从而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也为224月来日后的学习减轻了一些课业负担,并能够为后续拔高攻克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赴日备考

     224月赴日后,我便立即报了冲刺前期,研究计划书指导课。四五月份的主课由于我之前在国内已通过网课加以学习,于是决定主课只报六月份至八月份的过去问讲解部分。通过冲刺前期班的学习,我不仅对之前主课学习过但快要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也通过一次又一次频繁的模拟考试使我更加清楚自己的成绩在塾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可以让我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知识盲区进行查缺补漏。

     此外,由于我早已决定撰写实证而非理论的研究计划书,而关于实证研究所必备的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我本科阶段是完全没有学过的,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塾内的研究计划书指导课。一开始接触学习计量和统计学知识时还是觉得难度挺大的,但由于唯一会考计量大题的早大今年仍然取消笔试,计量知识便只会用在研究计划和面试当中,这也减轻了我的一部分学习压力。当然这门课最重要的是研究计划指导修改和模拟面试环节。在正式开始写研究计划初稿之前,我便向沐刃老师多次提交了研究计划的提纲,经过老师的反复指正和修改,我的理论依据部分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当我写完初稿以后,又多次发给老师进行批改,关于日语表达、模型变量的取舍以及先行研究的选择方面在老师的建议下都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我后续分别过了庆应笔试和阪大笔试后,都积极地参加了塾内安排的模拟面试,经过多次模拟面试后,不仅克服了自己容易胆怯紧张的心理,也促使我去回顾先行研究,进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研究计划的思考与理解。这也使我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能够放平心态,更加从容自如地去应对面试官的提问。

关于出愿学校

     庆应每年出愿和笔试时间都是非常早的,也是想着给自已一个挑战和锻炼的机会,我急急忙忙忙地赶在庆应出愿之前写好研究计划并在庆应出愿截止前三四天得到老师的最终认可后才成功出愿庆应经济。基于庆应去年塾内全军覆没以及历年找人极少的现实,我始终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准备庆应的考试。通过冲刺前期班的多次庆应过去问模拟考,我也感受到了庆应笔试题量少但对考生经济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有着极高要求的特点。

     庆应出题的灵活性、多变性无疑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庆应笔试的难度所在。虽然一次次模考分数都低得让我大跌眼镜,我还是争取在考试时尽量把能做对的基础题都做对,棘手得让我不知道何从下手的题全放到最后如果还有时间剩余的话尽量能写多少写多少。然后每次试卷讲解结束后我都会把考试时没做出来的题回家进行整理归纳,确保正式上考场时相同类型的题绝不出错。也正因如此,在去考庆应笔试的前一两天,我就已经做好了笔试题难度可能会很大的心理准备。果不其然,今年庆应的笔试的确难度极大,甚至考到了在课上暂时还没学到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还连着出了几道我极其不擅长的概念论述和抽象证明题,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连蒙带猜的尽量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以及直觉尽量去捞分。当天上午笔试结束后,我一直觉得庆应笔试肯定挂了,因此当天晚上当我得知笔试合了的消息我感到非常惊喜。不管后续面试能否合格,起码也有了一个正式锻炼面试的机会就不算亏。

     次日上午面试的时候由于是我第一次面试,还是不免有些许紧张,关于先行研究中OLG模型的使用,面试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提问,但由于我之前准备的都是关于我所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的相关问题,结果导致许多提问都没能很好的答上来。再加上我也猜测笔试也属于刚上线的那种,果不其然最后庆应还是挂了。虽然挂是挂了,但通过这一次面试的实战经验,我意识到自己对研究计划先行研究方面的理解还需要巩固和加强,也对我后续阪大面试提供了不少借鉴与启发。

     庆应落榜后,考虑到将来大概率回国就职,我便接连出愿了国际排名较高的阪大、名古屋、九州和北海道各地方帝大经研。其中阪大作为疫情以来一直坚持笔试的上位校,我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望来进行了备考。名古屋是疫情以来时隔两年恢复笔试,根据过去问来看难度较阪大相比低不少,甚至低于横国和神户难度,因此我将其作为自己的笔试保底校。九州和北海道我都是纯粹以碰运气的心态参加了两所学校的书类选考,本以为竞争较东京圈内的热门学校小,很多也许能合,可结果还是书类双双被刷。在此也建议以后来日本转专业跨考经济学的学生,如果不能写出能脱颖而出的理论的研究计划或者国内学校背景不是好的985话,真的不建议去报没有笔试的纯抽奖的学校了。此外,由于今年如同晴天霹雳般一桥取消笔试,去年京大书类和早大书类两连挂的我,遗憾之余只能果断放弃报考一桥。同样也是由于一桥今年取消笔试,阪大报考人数由去年的140+变成了200+,无疑增加了内卷的激烈程度。

     与此同时,基于去年塾内3831创纪录的阪大合格率,虽然阪大笔试题本身难度较大,但由于阪大招人较多,实际合格难度不算太大。此外,由于阪大会出一些高难度的博弈论题以及动态宏观大题,为了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内容,我也选择报名了冲刺后期班。冲刺后期班对之前主课以及冲刺前期的内容进行了提升拔高,讲到了贝叶斯纳什均衡以及拉姆齐模型、RBC模型和OLG模型等动态宏观大模型等内容。

     另外关于博弈论方面难度较之前的课程有明显上升,但我仍然抱着能听懂多少是多少的心态认真上完了每一堂课。当然对备考阪大最为重要的还是冲刺后期班中的每次阪大过去问模拟考。每次模拟考基本都能稳定在老师划定的合格线上也给了我极大的自信,个别年题目相对简单的时候我甚至能名列前茅。不过我也不会因此沾沾自喜而停止对阪大历年微观部分出的一些高难度的博弈论的题目进行钻研,通过对阪大历年微观部分难题的训练与思考,我不仅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解题能力,也体会到了学习经济学的乐趣所在。

     到了正式上阪大考场拿到试卷的时候,因为平时有了大量的模拟训练,使我能够在考场上能够驾轻就熟地灵活应对各类题目,这也是我个人认为自己能通过笔试的关键所在。在收到阪大笔试合格的消息后,我便开始快马加鞭地准备阪大面试。由于有了之前庆应面试落榜的经验教训,我特地将先行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型以及理论依据的阐述做了精心准备,并通过多轮模拟面试最终在这一块的说明上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阪大面试当天,由于有了上次庆应面试的实战经验,我就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紧张了,面对老师的提问,也能从容不迫的得以灵活应对。面试完以后在合格发榜之前我也曾为老师提的问题没能回答得很完善而后悔,但总体不存在完全没回答上来的情况,这对我来说是跟之前庆应面试相比极大的进步。后来发榜当天,当我看到我的受验番号出现在合格者发表名单里的那一刻,瞬间感到自己这四五个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也感慨终于可以为自己的考研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了。至于之后的名古屋的面试,也果断选择了弃考。

考学经验总结

     在备考的这几个月里,积极参加阪大、庆应、横国、神户等各类学校的过去问模拟考让我获益匪浅。不少同学常常以为自已又不考神户横国,便不参加相关学校的模拟考,这在我看来是极其狭隘且于己不利的。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志望校,参加各个学校的模拟考都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强化以及自身经济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比如在神户前几年过去问中做到的动学非效率性的名词解释,就正好在阪大去年过去问中考到了相同的知识点。鉴于不少学校自己出过的题目基本不会再出第二遍,但其他学校的过去问中的题就很有可能在你的志望校考试中再次出现,从这点来看,积极参加非志望校模拟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在大量刷题的同时,切忌一味死记硬背解题套路,不能囿于思维定式。尤其是在应对第一梯队校的笔试题时,临场应变、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都是需要平时刷题过程中不断训练提升的。平时做题过程中下意识地多去思考每道题背后的出题逻辑与思路,是培养这种灵活的思考力的关键所在。

     最后,希望塾里的后辈们都能努力备考,上岸自己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