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一桥大学

 

总体回顾

个人背景:财经类 211 财务管理专业,GPA-3/4,N1-110,TOEFL-79。

回顾整个备考过程,个人感觉最重要的就一句话:该报班报班,该上塾上塾,不要对自己过分自信。这是来自毕业两年后的幡然悔悟,对于和本人一样拖延、不自律、对未来缺乏细致规划的人,可能本人的经验教训也会比较适用。

本人大学四年十分颓废,从 GPA 中也可见得。虽然大二就开始打算考修士,但毕业之时也才堪堪考出一个 N1-110,并且这种状态毕业之后仍延续了很久,导致托福花了一年半也才考出了一个勉强能用的分数,严重影响了总体进度。23年冬季将将赶上出愿,种种理由下只报了一桥和名古屋,双双落榜后顶着压力再考一次,报了塾卯足了劲准备报 4 所学校,结果邮送又出了问题还是只报上了一桥和名古屋。好在最终结果是喜人的,不然无法想象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情会是怎样的心态。

后面会分享考学的经历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关于日语:

考学时其实没有日语上面耗费太多精力,在此之前就凭兴趣有在学日语,本来想先考个 N2 试试手,结果因为疫情耽误直接考的 N1,做了一本听力一本阅读的练习册就去考,平时也没下太多功夫去背单词,最后言语知识只有 20 来分,阅读听力也是好多不知道的单词。没有继续考一是当时觉得考出来也已经赶不上出愿(虽然后来看完全赶得上),二是觉得面试时的日语可能更重要,这个成绩只能说没有优势,但绝大部分学校都不会因为日语卡你了(说的就是东北经济)。不过 N1 能有高分也是学力的体现,有余力的情况建议还是不要犯懒尽量考一个高点的分数。

分数是一方面,口语听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第一次面一桥时被最最亚撒西的石丸老师问到一个问题没听明白,一个点上纠结了二十多分钟,最后好不容易勉强听明白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在老师的死亡凝视、研究计划书准备不充分、口语差的多方压力下大脑完全宕机,说不出来任何辩解的话了。后来痛定思痛,二战期间恶补听力和口语,虽然不到对答如流的程度,但至少面试时没有对老师和自己带来太大的负担。

另外,在国内的同学可能会缺少环境,于是在这里推荐一个方法,这也是看了塾的账号在 B 站发的视频(二十年前到日本练日语的方法)受到的启发。不需要动脑子的时候找点日本节目来听,比如 B 站某辞书的账号就会经常发相关内容。不用时刻注意节目到底在讲什么,只是听个响就可以,坚持个把月应该就可以感受到进步。

关于英语:

毫不夸张地说,在家考托福的这一年半是本人目前为止最煎熬的一段时间。客观来看英语再怎么样也只是一门语言,要说难真没多难。但一个考半天 79 分的人说出这话实在没有说服力。所以我要说的话就是英语不好趁早学,感觉情况不妙赶紧报班学别耽误自己的时间。

回想备考期间是完全提不起劲学习,打开刷题的网站马上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于是开始玩摸鱼的游戏,不过后面心态摆正(?)之后就什么游戏都玩了。当然结果就是第一次考试 40 来分,第二次考试前知道自己没学当然考不过,偷偷取消了考试省一半报名费但又不敢跟家里说,于是还是装模做样去考试。正好当时天空之城重映,本来该考试的时间去看了电影,回来都打算跟家里说准备进厂了,家人居然鼓励我再考一次。虽然很愧疚,但学习状态仍然没有什么好转,直到十月份才突然找回感觉,十一月中旬拿到成绩赶上了出愿。想必看了我的日程应该能给绝大部分备战托福的同学提供信心了。

关于塾:

最早和同学一起了解过留学中介,高昂的价格(5w,有点小离谱,在我们塾都是至尊 VIP 服务了)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留学中介给我的感觉只是花钱把人包装一番,个人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完全不匹配其价格,还只能申到研究生得多读个一年半载。和我一起那个同学最后选择了中介,后来他申请上了某地方旧帝的研究生,于是在我着手开始写研究计划的时候借来他的想作为参考,委婉地说,没有什么能参考的。再后来塾内老师批改过我的研究计划后,更是坚定了我之前对留学中介的判断(虽然可能有些片面)。

后来又看了一些前人的经验贴大概了解了直考的流程,发现其实并不算复杂,便萌生了自学直考的想法。看过一桥的过去问后,感觉要学的东西和学校教过的大差不差(其实还是有不小差别,至少对于只学了初级宏微观的人来说),就算难一点也不至于一点眉目没有,也多了几分信心。不过正如先前所说,大学时基本没怎么学,开始学专业课已经是考完托福之后的事了。

实际上我大三的时候就在 B 站了解到沐刃,老师会分享很多考学的干货,比如塾内各个学校考生的背景之类的,对于自己一个人埋头干的学生非常有参考意义。不过当时在了解塾内具体课程设置之后,认为自己在学校都学过并不是非上不可,况且语言成绩也还没考出来。回看当时可以说对自己真是一点数都没有。

第一次找上塾是在 23 年冬季一桥一次选考通过之后。最开始对通过书选没有一点信心,GPA 托福 N1 都不高,研究计划书又是一个人瞎琢磨写出来的,学校要求 3000 字我加上引用文献快 6000 字可谓是又长又臭,结果突然告诉我还有十来天就要去面试,完全没有准备。心想好不容易通过了书选那就再努努力,于是联系到了梁老师报了个人指导。老师细致且专业,让我对如何准备面试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由于我第二次考一桥没有换研究内容,当时老师提的几个问题在后来也被问到了。可惜当时我的经济学基础部分的内容也是漏洞百出顾此失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导致针对研究计划书的准备不够充分,惨遭淘汰。

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在领教了塾的实力之后,终于是选择报了塾里的课程。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只报了过去问主课和研究计划书指导还是有点危险的。虽然没报宏微观主课未必听不懂过去问,但拉长整个学习周期无论是对提高整体容错还是更熟练掌握知识点都很有帮助。我是等到过去问开课之后才开始刷题,题倒是管够可是刷不完。没有足够多的练习知识面和熟练度都会有所欠缺,平时可能感觉不会特别明显,但如果真上了考场说不定就是天差地别,我考名古屋时就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而且如果系统性的学习开始得比较晚,像庆应这种考得比较早的学校基本就得放弃了。

上过去问主课的两个月是我整个考学过程最充实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久违的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不同学校的出题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老师们的讲解也是循循善诱,鞭辟入里。比较可惜的是我最终未合格笔试校,没能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研究计划书指导也是非常建议报的一门课。有些问题从一个没有正式做过研究的学生的角度是完全看不到的,其中或许就有对研究计划书来说非常致命的问题,老师则会指导你反复修改尽可能做到更好。现在对比我接受指导前后的两篇研究计划书,自己都有点不相信第一次居然能通过书选。

关于身体:

这一点重要性可能因人而异,不过至少对我而言是挺重要的,所以想单独提出来。我的正常体重一般是 120 多斤,但整个考学阶段只有在最后这段时间里恢复了正常体重,身体状态最差的一段时间只有 100 斤出头,也正好是学习状态最差的时候。整天关在屋子里学也没学出什么名堂,饭也吃不下人也逐渐消沉。一次回老家看望外婆的时候,因为有好一段时间没见所以对我的变化更敏感,问我怎么变得“又黑又瘦”,我听时没太在意不过我妈听进去了。后来她就要求我每天早上必须出门运动,这也是接受我最后再考一次的条件。保持好的身体状态且多与外界接触不一定能直接提高学习效率,但可以让人的精气神更足,也更有自信。如果感觉自己迟迟没有状态又有些束手无策,或许可以尝试从早起出门运动开始。

写在最后:

还有一些比较零碎的事情放在最后一起说了。记得要多报几所学校,避免像我这样出一点状况就非常危险。出愿材料里如果有一张单独写有学校地址的纸一定要贴在最外面,尤其是国内邮寄的同学。凡事提前准备不要拖延,你以为的刚刚好会轻易地被意外摧毁。不要有太强的名校情结,能去比去个好学校更重要。

最后,祝同学们都能合格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