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东京大学,大阪大学,九州大学

写在前面

从日语到托福,从GRE到专业课,从研究计划到笔试面试,考学中面临的关卡一道比一道难,然而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漫长的战线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专注于自己能改变的事。书选制度下,我的出身校和绩点显然是不占据优势的,但只要存在机会,就不应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在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下,最大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研究计划质量和日语表达能力。

关于课程

我在国内报名了微观宏观主课,研究计划指导以及书选专门班,全程以网课形式上课。有的同学可能会担心网课的效果不如线下课,但实际上网课也是锻炼自制力的很好的途径,在没有强制集中学习的环境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很有裨益的。

主课

主课可以说是考学途中的定心丸,我虽然是本专业出身,但本科学过的内容已经忘得零零散散,知识体系很混乱,而日本考学的重点也和国内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主课通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帮助我们构筑起完整的经济学知识框架。其实即使是走纯书选,主课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学校会在面试中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对知识点概念的理解,还要知道理论的导出过程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比如东大公共的面试中老师就问到,如何向不懂经济学的人解释死荷重和余剩,塾里的课程也正是面向零基础的同学,如果能好好理解老大在课中逻辑清晰的推导和生动实际的举例,面试的这一环节也自然不成问题。

研究计划指导课

研究计划指导课中对我帮助很大的是各个分野的核心内容的介绍,例如我研究的是贸易理论,贸易理论有清晰地发展脉络,指导课中的梳理让我对这些理论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可以无压力地应对面试中老师的专业领域的提问。除此之外,老大还带我们精读了几篇先行,写理论研究计划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大量阅读先行论文,通过老大的带读,能够了解到理论论文是如何把现象模型化,理论论文有什么阅读技巧,为之后的狂啃论文之路铺垫了基础。

书选专门班

书选专门班是塾里第一次开设的课程,整个过程就是反复的精读+发表,对习惯了哑巴日语的我来说是要掉一层皮的程度,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日语口语的提升自不用说,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如何将较为晦涩的数学语言转换为自己的理解,并用简单清晰的表达输出给大家的能力。

报考学校

我今年夏季一共报考了六所学校,七个项目,因为对自己的背景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同时出愿了多所书选校和笔试校,这样的策略十分耗费精力,但在每所学校的受验经历都十分宝贵,为我最后挑战东大BOSS积累了充足经验。

庆应经济:

庆应是所有学校中考试时间最早的,七月初到日本,专业课没学扎实刷题量也没上来,当时也是刚决定从实证转理论方向,草草上交了一篇粗糙且过时的研究计划。庆应临考前也是其他学校密集出愿的时候,索性开始摆烂,觉得自己过不了笔试因此完全没心思准备笔试后一天的面试。但庆应笔试这几年改成了选题制度,考试的时候我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微观和环境经济学,居然通过了笔试,只能花一个晚上恶补面试,最后果不其然地在面试环节挂掉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15分钟的面试老师的问题都很常规,志望理由研究计划总结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计划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好好准备是完全可以应对的。总的来说,庆应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难度都不算大,最难的部分还是对时间的规划,对于想考庆应的同学来说只需贯彻一点:尽早准备。

阪大经济:

阪大的笔试时间在八月中旬,面试在九月初。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的这段时间,各个学校的出愿已经完成,有整整一个月时间来准备笔试,时间还是很充裕的,利用这段时间我刷了近十年的过去问,也和塾里的同学结成了学习小组,每天进行讨论总结和查漏补缺(结伴学习的效用还是很大的,不仅是知识的互补,通过给别人讲题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互相鼓励,缓解考前焦虑)。但今年阪大的笔试一反常态,微观题目出奇地简单,宏观改为了选择题的形式,擅长微观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对宏观Solow模型和无限期模型的掌握成为关键变量。在通过笔试后,还有十多天准备面试,利用这段时间我在塾里参加了6次模拟面试,正式面试10分钟左右,也都是准备过的常规问题,面试过程十分顺利,最终通过面试合格了。对于阪大的入试来说,就是几分准备几分收获,跟着塾里的节奏,多多刷题多多参加模拟面试,可以充分应对。

京大经济(高度人才):

我报考的是京大经研的高度人才项目,出愿不需要提交研究计划,只需要提供GPA计算书和手写学修计划书,也就是说书选阶段纯拼背景,京大书选把我挂掉也说明在没有研究计划的加持下,我的背景面临着很大的劣势。

一桥经济:

一桥今年继续保持书类审查+45分钟程度面试的入学方式,我报考的是专修コース。但我在书选环节就挂掉了,反思了一下应该不是自己的材料有什么硬伤,原因可能在研究方向。近几年,我所关注的研究方向的教授纷纷离开了一桥大学,导致没有我对口的指导老师。一桥书选的失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心态,但还是那句:专注于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不能因为既定结果而妄自菲薄,也不可因为沉没成本而影响之后的决策,要迅速整理情绪,打起精神继续前进。

东大公共:

公共的出愿也不用提交研究计划,但需要提交一篇固定题目的经济和政策相关的essay,今年的题目是保育所的待机儿童问题,是我不熟悉的劳动和教育经济学方向,所以写essay的过程也比较曲折,但其实在固定题目之下,大家对于具体问题的理解都是伯仲之间,关键在于如何通过essay体现自己经济学应用水平和对公共政策的认识,并且不犯经济理论上的错误。老大一直在强调essay虽然没有正确答案,但是是有错误答案的,在出愿前老大也对书选班的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指出了我essay中的理论上的错误点,意识到自己踩的坑后,我几乎是重写了整个essay。公共书类通过后,还有一周时间准备面试,老大先是和我们进行了将近三小时的讨论会,重新探讨了essay涉及到的重点内容、公共政策的本质以及面试的注意事项,之后安排了四次模拟面试,尽可能多方面地准备。但到了正式面试,还被打得措手不及,15分钟的时间四个老师全程只问专业知识,并要求用平实的语言解释经济理论,非常注重经济学的素养和应用力。东大公共的受验的过程也是一次完整地将经济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经济学需要具备将社会现象抽象为理论的能力,而公共政策又要求我们将理论化的东西运用于实际,这样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之后备考的同学也可以尽可能地尝试一下报考公共政策。

东大经研:

事实上以我的背景报考东大经研的不确实性是很大的,再加上东大突然宣布今年需要提交GRE成绩,报考成本也很高,但我大概算是个风险偏好者,决定放手一搏。在年初考出了托福成绩后,分数没有上100,不是很理想,但时间紧迫只能立刻着手准备GRE,四月底出分后终于拿到了东大的入场券,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专业课和研究计划书。东大出愿时可以提交本科毕业论文,考虑到我本科已经有一篇学部水平以上的实证论文,我决定写理论研究计划,尝试多方面地展示我的研究能力,而推荐信方面,我也拜托了两位老师帮我作成。东大的书类准备难度很高,无论是需要额外准备的GRE还是5000字水平的研究计划书,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越大的挑战意味着更大的机会,在背景已成为外生变量的情况下,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地将我可以把握住的内生因素给拉满。可能得益于比较规范的论文、完成度较高的研究计划以及老师的真诚推荐,弥补了我背景的平淡帮助我通过了书选。东大是我报考学校中最后面试的,此前各个学校的入试也为我积累了很多经验,而我也跟着塾里的节奏进行了15次模拟面试,写了一万多字的面试稿,用着老大的“山手线学习法”,在电车上、新干线上不断完善稿子记忆稿子。正式面试17分钟,教授们全程围绕研究计划展开,几乎都在我准备范围之内,最终的合格为我的考学之旅画上了句号。

写在最后

选择日本考学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漫长而艰苦的崎岖之路,期间你可能不断地被焦虑和失败击垮,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深层学习逻辑、学会迅速调整与压力共存、放弃空想用行动证明一切。路虽弥,不行不至,抓住一切机会全力以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