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大阪大学,横滨国立大学

 

关于我

上海靠末的 211,管理学,均分 86,有微观宏观基础,无计量基础

23.7 N2——23.12 N1 101——24.3 托福 91——24.4 入塾学习—— 24.7 毕业后来日(语校)

关于出身校,专业,绩点:

在整个日本考学环境越来越卷的情况下,感觉非经济学本专业以及配套课程不全的劣势是在逐渐凸显的。经济学本专业指的是经济、金融、国贸、财政学等。配套课程指的是高数线代概率论+微观宏观计量。虽然日本考学的确出身看得少,但由于我没有计量等课程的经历,也不是经济学学位,时有一种无力之感:不是我不够格,而是我的专业代码不对。身边其实不乏转专业上岸的同学,但在考 top 校或需要对应教授的学校时,的确给予了我们更高的要求:具体指比本专业同学考得更高,日语更好。

关于基础知识,转专业的同学,如果想一期上岸,务必要做好鏖战的准备,没有数学基础的,一定要在入学前搞定微积分和统计的核心内容(塾内有经济数学课程提供)。本专业的同学,没有接触过日本考学,也不要高兴得太早,考的难度和学的跨度较大,我本科学过中级微观宏观,颇有此感。

关于语言成绩,面试口语一定要过得去,尤其是对应教授、招生少的学校,日语沟通是否流畅的影响是显著的。

关于准备周期,对于语校生而言,我认为把语言成绩准备好之后赴日最佳。但同时,备周期不宜过长,万事俱备只欠经济学的情况下,一期的内容和节奏我认为恰好,沐刃的学习安排是极为紧凑的,四月份开始每天 5 个小时以上,冲他个五个月争取上岸,我认为我非常适应这种一鼓作气式的准备。有趣的是,今年,我观察到身边旅游签直考的同学显著得多于我的想象,或许日后也会成为大家的热门选择。

关于我的备考备考历程

我个人理解下,日本经济学大学院的募集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不对应教授的大规模招生学校,比如一桥、阪大;另第二种是需要对应甚至联系教授的少规模招生学校,例如我报考的庆应和名古屋环境。我都有参加,体感不同:个人认为第一类学校对于标化成绩更为看重,例如笔试成绩,一桥就是面试中表现出的能力(当然,一桥毕竟是一桥,研究计划绝不能差)。第二类学校,则除了笔试之外,要求对于研究计划的掌握程度、与教授的匹配程度,以及与教授沟通洽谈的能力。此外,第二类学校最最重要的,是还需要一些运气,是否和教授看对眼很重要,而通常教授只收一两个人。将在以下部分详尽讲述。

我总共报考并参加了如下六所学校:庆应经济(笔合面挂)、阪大经济(合)、一桥经济(书选挂)、名古屋环境(挂)、庆应商(笔合面挂)、横滨国立(合)。我总共写了两篇研究计划,根据学校领域以及对研究计划的重视程度,我用一篇自认为倾注心血的环境研究计划出了庆应、阪大、名古屋环境。后用一篇勉强过得去的劳动研究计划出了一桥、庆应商、横国。

最先参加的是庆应经济,我知道很多同学都会提到“庆应会让你提前进入状态”、“有一个练手的机会”、“先被教授检验一遍研究计划”,说得都很对,我不再赘述。不过,对我来说,学校只要考了,那就是奔着合去,绝对不会给自己留什么余地。今年的笔试意外地并不难(但计算量大),当时做完就觉得能拿下,果不其然地合了笔试。在紧接着第二天的面试中,一些关键的问题没能答上来,日语也磕磕绊绊,被教授“友好”地问了“日语是怎么学的”,又果不其然地最终挂掉了。

然后参加的是名古屋环境,笔试非常简单,和往年的内容差不多,自认为是拉满的。报考需要提前连系教授,和教授约了一个 30 分钟的 zoom 面谈。而实际面试的时候又是拉到了四十分钟,同样被老师提问了“日语是怎么学的”。坦白讲,当时我认为是十有八九了,但现实给了当头一棒。事后得知,那位教授今年依旧是只收了一两个人,而报考人数众多。

我没什么怨言,但在那之前一天,我又挂掉了一桥经济的书选,坦白讲,我当时是有些震惊的,因为觉得自己的背景除了无计量以外,其实也还凑合,虽然离合格有一定距离,但过个书选或许还行?幸好没有集中准备一桥(后来觉得是研究计划过于草率的问题)。但接连的失败(到那为止挂了三个学校),内心再强大也难免会对自己有所怀疑,是不是研究计划本身就是有点问题?还是自己日语确实太差了?还是说自己非经济学本专业的出身也有一定影响?当然,在挂掉之后你很难说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只能说自己还做得不够好。

再往后就是阪大。今年阪大的笔试比以往难,中肯的说,我认为我微观应该只答了 30分,因为我连大家都没问题的第一题都有点问题……第二第三问只能说偷了点分数。但宏观是拉满的,应该做了个 90 分以上,最终是笔试合格了。而面试非常非常不幸地遇到了学科长+本杰明的地狱组合,这是我最后一次讲环境的研究计划,我觉得是我讲得最为完整清晰的一次,但本杰明的计量连环轰炸,三个问题我只答上一个不偏性。当时觉得自己绝对完蛋了,虽然对外戏称自己是涅槃组,但是已经没有抱希望……

由此,之后的考试都是背水一战:今年的横国实际参考人数很少,只有六十人不到,笔试确实今年做得最难的,也是顺利合格了。但在随后的庆应商又是过了笔试,挂在面试,和我竞争的同学的确比我各方面优秀,对此,我没什么怨言,只是有点沮丧,也觉得的确多少有点背。(认识一个同学很幸运,报的教授只有他一个人过了笔试,面试走个过场顺利合格了。)

最后出成绩的是阪大,本来已经在规划冬季了,非常非常意外地,阪大合格了,可能是我表现出来的不怯场、人间性和干劲还是多少让老师对我高抬贵手了? 不知道……但这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实力之上、耕耘之上,你多少需要一点运气吧。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说和我原本的预期上有什么明显的 shock,那就是面试、日语远比我想象的要重要!看我的备考经历你也会发现,或许笔试我都能低空稳过,但这种情况下,面试会成为严峻的第二道挑战。我不确定如果笔试拉满,面试只是走过场这句话是否是真的,但如果可以,做得尽善尽美吧,这样也更有底气些。但根本的根本,还是知识点的掌握,课上好了,笔试自然就上来了。

不敢说自己真的很努力,也没有觉得苦尽甘来,只觉得自己努力多少,就收获了差不多的结果。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五个月的学习状态,那就是:我住在二十三区,却不知道新宿是什么样子。

关于沐刃

我个人认为有三点绝对的优势:情报、对知识的把控,对经济学的热情

首先,考学情报这是我认为沐刃经济塾的最明显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每个学校的考试门槛(这对于书选校尤其关键);教授的偏好和习惯;什么学校的什么领域好考;是否有一些可以捡漏的小众赛道。

在与塾外的同学交流中,我深感沐刃可谓是日本经济学考学的风向标,丝毫不为过。例如:梁老师作的考情分析,分享了去年神户的高合格率,在问大家看涨看跌的同时,今年的神户报考人数就直接拉到 300+;东大新领域、庆应商这些小众赛道一经披露,不断身边有新的塾外同学看了沐刃的分享再加入。我在进入塾内学习之前,一直是梁老师的粉丝,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每一条考学情报的分享我都有关注,塾内的大家务必订阅小红书“教堂里的万丈”和 B 站“沐刃经济塾”(塾外的同学更要关注了)。以及官网每期都在持续更新的《大学院合格率状况調査報告》对于每一个学校的分析记述详尽、切中要害。

或许在塾外也会有一些零碎的信息,但一是骗子中介利用信息差忽悠人的情况屡见不鲜,身边就有“保录”帝大研究生但最终被骗的同学;二是的确每个人囿于自己的经历局限,体感难免有偏差。但沐刃的大样本和权威性,对于信息壁垒差异巨大的日本考学而言,绝对是最值得信赖的选择。个人感觉,沐刃的信息是不断影响着日本经济学考学的预期的。

然后,对知识的把控是我认为沐刃最坚实的优势:这与沐刃在日十多年的沉淀密不可分,这也是我们来沐刃学习的核心目标。主课上,梁老师会尽可能用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每一个知识点传递出来,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有逻辑、衔接流畅。例如:我本科上过微观,知道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有关系,但从来没想过,需求曲线居然和无差别曲线、最优化问题能有如此本质的连接。而其他老师的笔试特训、作业讲解也是类似,我觉得真的是把题目讲透了,讲到了原理上,而不只是浮于题目表面,例如在讲解庆应商一道价格差别的题目时,就和东工大的相同知识点的不同出法联系上,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而恰恰难关校,就在用最灵活的题目考察最基本的知识(比如京大 MBA、庆应商、阪大),有的时候我会感叹,这就是东大的班底啊(教学团队)。

此外就是研究计划与面试辅导。研究计划上,一句话,就是“听话就完事”。有时,我个人会对老师指出的问题有不服,但也绝对信任梁老师的判断,也可拿去私信梁老师讨论。因为每一期梁老师都要批改可能上千次研究计划,什么样的研究计划是合格的,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往后到面试上,可以说梁老师是比我面过所有教授都更为严厉、最给人压力的(我觉得不是装的)。我一共面试了 5 个学校,可以说问题是模拟面试的命中率接近 85%,而坦白讲,其他一两个问题哪怕实战时没有完美回答也并不影响合否,或者说不是合否的关键。详尽的,等到大家入塾上课亲自体验。

最后,对经济学的热情是我认为沐刃最独特的优势:从我第一天走进教堂,琳琅满目的经济学书籍、与学习相关的装饰、设施,我感受到的是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上课和研究计划指导中,几乎从来不会讲一些小聪明的、投机取巧的东西,一定是从最根本的原理出发,把问题搞清楚讲明白,让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和底气去面对考试和面试。在课后,学习小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的相互帮助和鼓励,也是考学路上不可少的陪伴。当然,我是一个人学的,我觉得能沉下心全身心投入到塾里的学习,也挺好。此外,就是我钦佩沐刃每一个老师的敬业,经常一连上四个多小时不休息,下了课休息一会儿又马上模拟面试,我是有点被感染到的。

我常听到说“沐刃的学生厉害”这样的评价,其实我一直私心认为其中有因果倒置的成分,其实是优秀的、有目标、能忍耐的同学在向沐刃靠拢,来到沐刃之后又如鱼得水。在考学完成之后,还会有一系列的例如企业金融、大学院计量的福利课,就职分享会等等。也是沐刃让我真的感觉到,戴上经济学的眼睛“太阳底下都是新鲜事”。沐刃经济塾,如官网介绍的那样,真的不止是一个经济塾,而是一个经济学的俱乐部。

同时,我常刷小红书,的确听到许多对沐刃的批评,我谈谈我的理解。首先是针对网课的。如前文所言,我是网课转线下。和大多数同学不同,我认为各有优点,明显的是在网课上,我的笔记更为详尽,因为老师的板书也是最清晰的。线下当然就是参与感更强,更能集中,但我认为只要不是容易分心的同学,不必担心网课的效果。如果线上遇到问题,及时和事务老师沟通,有时我听超时了或者卡顿了,事务老师也会在合理范围内悉心解决。

其次是所谓“放养式”教学,我就用梁老师自己的两句话来说“沐刃是陪练”,“有问必答,不问不答”。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沐刃做到了。而我认为,学习本身就要求高度的自主性。

然后就是压力太大,我认为,因人而异。如果你足够热爱,就会感到享受。我没那么热爱,但是目标够明确,也深知一分耕耘收获不说有一分满,那也至少是坚实踏下了每一个脚印。绝对在结果上是有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