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上智大学,明治大学

1 基本情况

背景:双非经济学本科,托福 81,N1107,GPA3.5/5。择校方面选择东京的学校,教授方向选择国际经济学。

所报名的课程:微观主课、宏观主课、研究计划辅导课、笔试班辅导课

夏季合格:上智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科

夏季未合格: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2 未合格的原因检讨

庆应虽然侥幸进入面试,但可能因为笔试成绩处于勉强合格的边缘,所以最后并没有合格。一桥是在书选阶段就落了,原因可能是大学本科虽然是经济学,但因为是双非院校,并且递交的英语成绩(托福 81)也不是非常好,可能导致最终没有得到面试机会。

3 合格的原因检讨

3.1 出愿庆应并参加模考

因为庆应考试时间的特殊,若能顺利出愿庆应,就意味着在八九月份的大量考试之前,已经准备完了完整的研究计划书,至少一遍的笔试知识点复习,三次针对研究计划书以及志望动机的模拟面试。

为了在七月份参加庆应的笔试考试,在五月份出愿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研究计划书,这也使得之后学校的出愿变得容易,而且不用再在准备笔试面试时再烦恼研究计划书的事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减轻了压力。并且在七月份之前参加了笔试班的模考,以及针对庆应的模拟面试,并且最终在考场真正参加过一次正式的面试以后,对于之后学校的笔试面试也是极大的帮助。尤其是面试,当有了一次经验后至少就不会在现场过于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模拟面试应该抱着有时间就去的觉悟去参加。我去了六月份针对庆应的七次模考,虽然成绩时好时坏,也常常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对于最终上考场的我来说,经历过的这些九十分钟的模考还是很有帮助的,熟悉题型与自己的强项弱项,多次演练过时间分配等等。面试稿的准备也为后续几所学校的准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庆应面试所遇到的问题与自己准备的回答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笔试校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后续准备时只需要针对学校稍微修改措辞,也不会太心力交瘁。

3.2 出愿材料的准备

在写作研究计划书的时候,一开始非常头痛,即使是经济学本科并有用 stata 写毕业论文的经历,面对老师上课讲述的计量手法还是不十分理解,同时对于写什么领域,开什么题目仍旧一头雾水。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从本科就是学经济学出身的角度,分享下自己的经验。首先,我仔细查看了之前大学四年写过的课程论文、文献综述以及各种开题报告的文献引用部分,因为其中都是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内容,相对来说这些文献的全文也更容易读懂。通过直接阅读论文的 methodology 部分,我对各类计量模型的理解也加深了,当有了更具象的样本数据后,计量模型不再是冷冰冰的等式,而是一种能够表达事物之间关系的语言。其次,我从志望校的教员介绍页面出发,直接检索“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关键词,查看教授的研究成果,尝试是否能够契合着教授的研究方向直接想出一个相关的题目。

这对于经济学本科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方法,如果修士阶段的研究计划与本科的毕业论文也有很大关联的话,大概率在面试中被问到此问题时不至于太窘迫。但对于本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或许可以找找已经在攻读经济学研究生的朋友询问,比如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他们正在做的课题,从中找到灵感。

正如上所述,在五月份出愿庆应时就已经准备了研究计划书,加上之前抽空考的托福以及在国内就已经考出的 N1,夏季考学的条件都已经基本满足,若不考虑合格的成功率与检定料的沉没成本的话,几乎可以随意出愿。

除了上述三个必要条件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七月份大量学校出愿的时期,我还准备了ere 的成绩以及一些书选校所必需的推荐信。并且用 ere 的 A 免除了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科的笔试,用两位本科阶段经济学院的教授的推荐信出愿了一桥经济学研究科、早稻田亚太研究科以及早稻田经济学研究科。

总结来说,除了必需的研究计划书、英语与日语成绩,如果能搞定推荐信与 ere,在出愿这一步骤时就不会太烦恼了。尤其推荐考 ere,即使没有报选 ere 的课,但仅凭主课与笔试班的学习基础去裸考,很大概率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至少在出愿作为保底校的march 校时,可以免除参加笔试的压力,能够在高压时期保持较好的心态。

3.3 充分且合理的时间规划

其实在我作为大四学生时,即 2023 年 3 月就已经赴东京进入大学参加学校的学分交换项目。当时的规划是参加 2023 年的夏季考并于 2024 年 4 月入学,故当时就已经报名了沐刃的课程,但因为当时大学学校的课程安排,本科学校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初到新环境时的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导致留给经济学学习备考的时间所剩无几,此计划流产。如果不能保证长段并且高效率的学习时间,比如至少每天两到三小时的连续学习,可能最终确实无法达成目标。

所以在前期的主课阶段,除了上午必须出席的语言学校,下午的大段时间最好要高效地利用起来,接着晚上去参加笔试班或者研究计划指导课。在没有课的晚上,除了休息,最好旁观或参加群内的答疑,使自己处于这种思维活跃的状态中。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有计划地分散到每天,若不擅长做计划也没关系,跟随主课所布置的作业的节奏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4 提高学习效率

连续四小时的课程的高强度确实很容易令人疲惫,在课堂过程中走神也是常有的事。如何提高上课效率的方法因人而异,就我而言是因为作为老生选座时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获得了较好的线下课堂体验。线上网课的同学或许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容易集中的自习室位置进行学习,以杜绝偷懒摸鱼等行为。当身体不适或是突发急事无法及时上课时,事后补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其在状态不好的时候硬撑着来教室上课,不如在自己状态较好的时候进行更高效的学习。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学习微观主课的阶段是最辛苦的,那个阶段课后需要自己跟进的部分有,小黄书的刷题、参加研究计划辅导课时候在大黄蜂上的网课观看、研究计划书的撰写。然而当进入到宏观主课的学习以后,课后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课堂内容的理解与默写,没有了大量的刷题。到中后期的问题集以及过去问的阶段,相反心态就更稳定且轻松了。虽然我因为自己择校的考虑(即后续只有一个上智的笔试校),没有报名过去问主课,但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态,我认为那个阶段主要就是查漏补缺与输出的过程,没有必须输入大量知识的压力,相比前两个阶段会更轻松一些。从我个人体感而言,刚开始夏季备考的前两个月是最疲惫最忙碌的,然而这种状态几乎在八九月份就能得到缓解,所以不要感到太绝望。

3.5 及时的压力消解与心态调整

在写下上述文字时,我也再次意识到整个备考过程是战线极长又十分难熬的,这时同伴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在教室里与同学们互帮互助,答疑探讨之余,也要注意自己心态的调整。

将大家视为并肩作战的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这是很重要的。意识到和同学间的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互相激励的良性竞争,不要受旁人的进度所影响,进而自我否定陷入消极的境地。毕竟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本科背景,不同的择校计划,不同的方向与教授选择,我们要做的只是一起进行经济学知识的学习,而不是总去考虑最终的结果。合格的要素有很多,至少不是以干掉竞争对手为目标。

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及时答疑,共同进步,保有这样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此处不得不提我的学习小组。我和同伴们常常在上课结束后,一起进食,一起聊天,排解压力,互相了解学习进度,诉说学习与生活上的烦恼。我与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从一开始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到后续成为生活上互相帮助的家人,这令我感到非常幸运与幸福。

最后祝福所有同学都能顺利合格自己的志望校,开启大学院的经济学学习之旅。